
臉,臉盤。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表哥是一個紫色臉膛的人,一個守碉堡的戰兵。” 楊朔 《潼關之夜》:“他的年青而健康的臉膛曾經給我留下一點新鮮的記憶。” 郭小川 《平爐王出鋼記》詩:“紅人紅心紅臉膛,紅天紅地紅包鋼。”
“臉膛”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文學用例或方言用法,可參考相關文學作品或方言詞典。
《臉膛》這個詞是指人的面部,特指面頰和下巴的部位。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的相貌或者表達某種情緒和特征。
《臉膛》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為:
部首:⺼(月字底部)
筆畫:14畫(⺼-3畫,具-11畫)
《臉膛》這個詞的來源比較複雜,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描述人的相貌的詞語。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在形狀上與簡體字大緻相同。繁體字為臉膛。
在古代漢字中,寫作《臉膛》的方式可能略有不同。古時候可能将"臉"字寫作"臉","膛"字寫作"瞗"或"套"。這一寫法在現代的常用字中已經不再使用。
以下是使用《臉膛》這個詞的例句:
1. 她微笑的臉膛散發着溫暖的光芒。
2. 他的臉膛憔悴而蒼老,顯露出他艱辛的生活經曆。
3. 她的臉膛塑造出了一個堅強而自信的形象。
一些與《臉膛》相關的組詞有:
1. 面容:形容一個人的面部特征或者表情。
2. 臉頰:特指臉部兩側的部分。
3. 下巴:人的面部下方突出的部分。
近義詞包括:
1. 面孔:指人的臉部,強調整個面部的整體性。
2. 面龐:指人的相貌、面部輪廓。
3. 表情:指臉部的變化和表達出的情感。
反義詞可以是:
1. 背影:指一個人背對着你的身體部位。
2. 背部:指人體背面的部分。
3. 胸膛:指人體胸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