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石碛的意思、石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石碛的解釋

多石的沙灘。引申為沙漠。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穀水》:“ 河南 王城 西北 穀水 之右有石磧,磧南出為 死穀 ,北出為 湖溝 。” 隋 薛道衡 《入郴江》詩:“跳波鳴石磧,濺沫擁沙洲。”《周書·高昌傳》:“地多石磧,氣候溫暖,穀麥再熟,宜蠶,多五果。”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淩山及大清池》:“國西北行三百餘裡,度石磧,至 淩山 。此則 蔥嶺 北原,水多東流矣。” 郭沫若 《行路難》下篇三:“晚飯後抱 佛兒 至渡頭,坐石聽水。未幾, 曉芙 偕 和 博 二兒來,二兒在石上追逐,指石之大者為 非洲 ,為 美國 ,為 中華 ,石磧在小兒心中變成一幅世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石碛”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í qì,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基本釋義

  1. 本義:指多石的沙灘,即由碎石、沙礫堆積而成的河灘或海岸地貌。
  2. 引申義:因石碛地帶貧瘠荒涼,常被引申為沙漠或戈壁環境。

文獻出處

  1. 北魏郦道元《水經注》記載:“河南王城西北穀水之右有石磧,磧南出為死穀,北出為湖溝。”
  2. 隋代薛道衡《入郴江》詩雲:“跳波鳴石磧,濺沫擁沙洲。”
  3. 《周書·高昌傳》提到:“地多石磧,氣候溫暖,穀麥再熟。”

現代應用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地理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水經注》《周書》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石碛》的意思

《石碛》是一個中文詞彙,用來指代石頭鋪成的道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石碛》的部首是石,總筆畫數為12。

來源和發展

《石碛》這個詞源于古代中國,特别是北方地區。在古代,人們利用石頭鋪成道路,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提高交通的便利性,還能增加道路的穩定性。

隨着時間的推移,石碛逐漸成為了一種特定的道路類型的代名詞,常常在文學作品中出現。

繁體字形态

繁體字形态下,《石碛》的寫法為「石碛」。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石碛》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然而,由于沒有明确的古代文獻記載,我們無法确切了解古時候的漢字是如何寫作《石碛》。

例句

1. 欣賞着兩邊石碛間的美景,我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2. 每天早上我都要經過一條石碛上學,那份堅實的感覺讓我心安。

組詞

石碛的相關詞組:

- 碛道

- 石闆碛

- 碛口

- 石子碛

近義詞

《石碛》的近義詞是「石闆路」或「石柏道」。

反義詞

《石碛》的反義詞是「泥濘道」或「土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