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兵的意思、并兵的詳細解釋
并兵的解釋
(1).聚合兵力。 三國 魏 鐘會 《檄蜀文》:“蓄力待時,併兵一向。”
(2).兼并原本不屬于自己統轄的軍隊。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議革張浚祀》:“ 浚 ( 張浚 )怒,奏 飛 ( 嶽飛 )積慮在於併兵,奏牘求去,意在要君。”
詞語分解
- 并的解釋 并 ì 合在一起:并攏。合并。兼并。 一齊,平排着:并駕齊驅。并重(恘 )。并行(妌 )。 連詞,表平列或進一層:并且。 用在否定詞前,加強否定的語氣,表不像預料的那樣:并不容易。 并 ī 中國山西
- 兵的解釋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不經過戰鬥而取得勝利)。 戰士,軍隊: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見(指武裝沖突)。 與軍事或戰争有關事物的統稱:兵法。兵家。兵機。兵釁(戰争的争端
網絡擴展解釋
“并兵”是一個古代軍事術語,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聚合兵力
指将分散的軍事力量集中整合,形成更強的戰鬥力。例如三國時期鐘會在《檄蜀文》中提到“蓄力待時,并兵一向”,強調通過集中兵力實現戰略目标。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戰争策略中,體現兵力調配的戰術思想。
二、兼并軍隊
指通過非正常手段吞并非自己統轄的部隊。明代沈德符在《野獲編》中記載,張浚曾彈劾嶽飛“意在要君”,指控其試圖通過“并兵”擴大個人軍權。此類行為多涉及權力鬥争,如南宋時期張宗元受命接管嶽飛舊部,便是典型例證。
補充說明
- 發音:拼音為bìng bīng,注意“并”讀第四聲。
- 應用場景:多用于曆史文獻或軍事策略分析,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 相關争議:第二層含義常伴隨政治博弈,如嶽飛被誣告事件,反映了古代将領權力擴張與中央集權的矛盾。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或文獻原文,可參考《檄蜀文》《野獲編》等古籍,或通過權威曆史資料庫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并兵》這個詞的意思
并兵(bìng bīng)是一個動詞短語,意為“集結軍隊、編組兵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并兵》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并”部分的部首是“幹”,它的筆畫數是3;“兵”部分的部首是“人”,它的筆畫數是2。
來源與繁體字
《并兵》源于中國古代漢字演變而來,它的繁體字形為「並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并兵”的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部隊正在進行并兵行動,準備投入戰鬥。
2. 計劃将各個營并兵成一支強大的團隊。
組詞
《并兵》在構詞方面可以衍生出一些相關詞彙,例如:
1. 并兵行動:集結軍隊、編組兵力的具體行動。
2. 并兵戰略:合理調配和組織軍隊力量的戰略方法。
近義詞
近義詞是指和《并兵》意思相近的詞語,例如:
1. 集結兵力:聚集軍隊、編組作戰力量。
2. 編組部隊:整合軍隊力量,組成戰鬥單位。
反義詞
反義詞是指與《并兵》意思相對的詞語,例如:
1. 解散部隊:解除軍隊編組,使其返回原始狀态。
2. 解纜船隻:取消船隻編隊,讓其離開位置。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