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高訾 ”。1.資財雄厚。《漢書·地理志下》:“ 漢 興,立都 長安 ,徙 齊 諸 田 , 楚昭 、 屈 、 景 及諸功臣家於 長陵 。後世世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桀并兼之家於諸陵。” 顔師古 注:“訾讀與貲同。高訾,言多財也。”《新唐書·陳子昂傳》:“父 元敬 ,世高貲,歲饑,出粟萬石賑鄉裡。” 明 歸有光 《贈弟子敏授尚醫序》:“迨累世承平,則皆以高貲雄鄉裡,子弟多臂鷹騎馬,出入馳騁為樂,不思仕進。”
(2).指富戶。《漢書·貨殖傳》:“ 長安 丹 王君房 ,豉 樊少翁 , 王孫大卿 ,為天下高訾。” 宋 範仲淹 《權三司鹽鐵判官尚書兵部員外郎王君墓表》:“州人子弟多習詩書,而未有學校,士望缺然,而君募郡中高貲,始建學舍。”
“高赀”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資財雄厚
指個人或家族擁有豐厚的財富。例如《漢書·地理志下》提到,漢代遷徙“高訾富人”至陵邑,顔師古注“高訾,言多財也”。唐代陳子昂的父親陳元敬因“世高赀”,在饑荒時曾捐糧萬石赈災(《新唐書·陳子昂傳》)。
指代富戶
直接代稱富裕的家族或群體。如《漢書·貨殖傳》列舉長安富商“王君房”等為“天下高訾”;宋代範仲淹記載某官員曾募集“郡中高赀”資助修建學舍(《權三司鹽鐵判官王君墓表》)。
該詞現已罕用,多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高赀》是個複合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它的意思是指某個人或物在特定領域或方面具有出衆的才能、優秀的表現或傑出的成果。
對于《高赀》這個詞的拆分,它的第一個字是“高”(gāo),拆分後的部首是“高”字的部首,也是上部;第二個字是“赀”(zī),拆分後的部首是“貝”字的部首,也是右邊部分。
《高赀》這個詞的來源與傳統文化有關。它在古代經典文獻中較為常見,往往形容傑出的人才或專業領域的突出成就。這個詞也被廣泛運用于現代漢語中,描述那些在某個領域具有卓越才能和出色成績的人或事物。
在繁體字中,《高赀》這個詞的寫法保持不變。
以古代書法為例,古時候寫《高赀》這個詞時,可能會采用規範的漢字書寫形式(如小篆、隸書等),但隨着書寫風格的變遷,不同的書法家可能會有一些變化。
以下是一個使用《高赀》這個詞的例句:他在音樂界堪稱《高赀》,獨特的演奏風格令人歎為觀止。
與《高赀》相關的組詞有很多,比如:高人、高手、高才、高材生等。
此外,與《高赀》意思相近的詞彙包括:卓越、出衆、傑出、優秀等。反義詞則可以是平庸、普通、平凡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