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枭的意思、老枭的詳細解釋
老枭的解釋
(1).貓頭鷹。
(2).指強橫兇狠的人。 明 宋濂 《國朝名臣序頌·淮忠武王伯顔》:“老梟夜遁,直擣 臨安 。”
詞語分解
- 老的解釋 老 ǎ 年紀大,時間長,有經驗,陳舊的:老當益壯。老朋友。老練。老化。少年老成。老馬識途。 對年紀大的人的尊稱:吳老。老人家。老大爺。 極,很:老早。老羞成怒。 老年人:敬老院。扶老攜幼。老有所為(唅
- 枭的解釋 枭 (梟) ā 一種與鸱鸺相似的鳥。 勇健:枭勇。枭健。枭将。枭雄(a.強橫而野心勃勃的人;b.智勇傑出的人物)。 古代刑罰,把頭割下來懸挂在木上:枭首。枭示(枭首示衆)。 舊時指私販食鹽的人:鹽枭。
專業解析
“老枭”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文獻用例及文化内涵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拆解與核心釋義
-
“老”的涵義
- 指年長、經驗豐富,引申為“狡猾”“老練”,如《說文解字》:“老,考也。七十曰老。”
- 在複合詞中強化主體特性,如“老奸巨猾”。
-
“枭”的涵義
- 本義為貓頭鷹(鸱鸮),《詩經·豳風·鸱鸮》:“鸱鸮鸱鸮,既取我子,無毀我室。”
- 引申為“勇猛”“魁首”,如《淮南子·原道訓》:“為天下枭。”
- 後衍生貶義,指“兇悍之徒”或“叛亂首領”,如《漢書》注:“枭,猶惡也。”
-
“老枭”的合成詞義
- 字面:年長的鸮鳥,喻指經驗豐富的兇悍者。
- 引申:形容奸猾狡詐的魁首或強橫之輩,常見于曆史文獻對亂世豪強的描述。
二、文獻用例與文化内涵
-
曆史典籍中的“枭雄”關聯
- 《後漢書·劉焉傳》注引《吳書》:“劉備枭雄,必為後患。” “枭”與“雄”并稱,凸顯其骁勇與野心,“老枭”更強調其資曆與老謀深算。
- 明代《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報仇》:“江湖上老枭巨寇,聞其名無不喪膽。” 此處直指積年悍匪。
-
民俗文化中的象征
- 枭(貓頭鷹)在部分文化中被視為不祥之鳥,如《說苑·談叢》:“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東徙。’鸠曰:‘何故?’枭曰:‘鄉人皆惡我鳴。’” 暗喻“老枭”為衆人所憎的禍首。
-
方言留存
- 閩南語等方言保留“枭”表“狡猾”之意(如“枭雄”),印證古漢語語義的延續性。
三、現代詞典釋義總結
據《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釋義:
老枭(lǎo xiāo)
- 指兇悍狡黠之徒。
- 喻指盜匪首領或叛亂頭目。
示例:清·黃景仁《平定兩金川大功告成》詩:“老枭雖死尚猙獰,殘魄猶思抗天斧。”
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線上版見于漢語大詞典數據庫(需訂閱訪問)。
- 《說文解字注》,許慎撰,段玉裁注,中華書局。
- 《後漢書》,範晔撰,中華書局點校本。
- 《淮南子集釋》,何甯撰,中華書局。
- 《醒世恒言》,馮夢龍編,人民文學出版社。
(注:部分古籍原文可通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 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
“老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指貓頭鷹
這一釋義源于“枭”的本義。貓頭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被視為夜間活動的猛禽,因其外形和習性被賦予神秘色彩。例如《國朝名臣序頌·淮忠武王伯顔》中“老梟夜遁”即用其本義。
-
比喻強橫兇狠的人
引申義多用于形容性格殘暴或行事霸道者。如明代宋濂文中的“老梟夜遁”暗指敵方首領。
二、詞源解析
- “枭”字的含義:
甲骨文中“枭”像鳥立于木上,本指貓頭鷹。因貓頭鷹捕食時兇猛,後衍生出“強悍”“首領”等含義,如“枭雄”“鹽枭”(私鹽販首領)。
- “老”字的修飾作用:
此處“老”既可表示年長(如“老練”),也可能為強調其長期橫行或經驗豐富,如“老枭”特指資曆深的兇狠者。
三、使用建議
- 文學作品中常以“老枭”營造陰森氛圍或刻畫反派角色。
- 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中。
- 注意語境:若指動物需結合上下文,避免與引申義混淆。
(參考來源綜合:、4、6、7、10)
别人正在浏覽...
安定團結暗箭傷人幫虎吃食伴送筆觸秉哲碧瑤箋不死牛鸧鷄單于吃相辍學次次雌守淙鑿岱泰黮黤倒放貂袍二娥放悖飛升騰實諷譽古佛貴無郭索賀序滑精胡才火彈京儲九夏巨制開假開中考按連元靈火離室妙能暖霁破說青瑣郎劬顇食膳守分樹蔸屬篇傥來坦夷逃伏田結田捐危涕倭妥巫鬼汙僻纖條嚣華席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