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哀傷涕泣。《文選·江淹<恨賦>》:“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墜心。” 李善 注:“《孟子》曰:‘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登樓賦》曰:‘涕橫墜而弗禁’……然心當雲危,涕當雲墜。 江氏 愛奇,故互文以見義。” 唐 唐彥謙 《春陰》詩:“一寸迴腸百慮侵,旅愁危涕兩争禁。”
“危涕”是一個古典文學中較為少見的詞語,其含義與情感表達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危涕”指因極度哀傷而流淚哭泣,常用于形容孤臣、孽子等處境艱難者的悲痛情緒。
詞語出處與互文手法 該詞源自南朝江淹的《恨賦》:“孤臣危涕,孽子墜心。”李善注《文選》時指出,此句實際運用了互文修辭:按常理應為“孤臣墜涕,孽子危心”(孤臣落淚,孽子憂心),但江淹故意調換“危”與“墜”的位置,通過反常搭配增強語言感染力。
結構解析
文學用例 唐代唐彥謙在《春陰》中化用此詞:“一寸回腸百慮侵,旅愁危涕兩争禁”,描繪了遊子漂泊中愁緒與淚水交織的狀态。
提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研究古典文學或詩詞鑒賞的語境。如需深入理解,可參考《文選》李善注本或相關漢魏六朝文學研究論著。
《危涕》是一個形容詞,意指非常危險或十分危急的狀态。
危涕的部首是水(氵)和心(忄),共有12個筆畫。
《危涕》一詞出自《左傳·襄公元年》:“五日蔔之,乃遘危涕。”在這裡,危涕指的是緊急、危險的事情。
危涕在繁體中被寫作「危涕」。
在古時候,危涕的寫法略有不同,分别是「危惕」和「危替」。
1. 他在山路上駕駛得如此魯莽,簡直是玩火自焚,太危涕了。
2. 這場暴風雨将會給我們的房屋帶來巨大的危涕。
3. 在爬山的過程中,他陷入深谷,生命岌岌可危,堪稱萬分危涕。
危急、危機、危難、涕淚、涕零、涕泗
危急、萬分危險、十分危急、危亡、危殆
安穩、平安、安全、無憂、無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