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鋪墊用具。 晉 陸雲 《與平原書》:“一日案行,并視 曹公 器物牀薦席具,有寒夏被七枚。”
“席具”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席具(拼音:xí jù,注音:ㄒㄧˊ ㄐㄩˋ)
指鋪墊用具,泛指用于鋪設或覆蓋的器具,如席子、被褥等。
該詞最早見于晉代陸雲的《與平原書》:“一日案行,并視曹公器物牀薦席具,有寒夏被七枚。”
(注:文中“牀”為“床”的異體字,“薦”指草墊)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描述傳統生活場景,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例如:“整理席具以備寒暑”。
如需進一步了解“席”的詳細字義(如“席位”“筵席”等延伸義),可參考《樂樂課堂》對“席”的解析。
席具是一個詞語,表示指席子和桌椅等具有座位功能的家具。
席具的拆分部首是巾(jīn),包含7個筆畫。
席具一詞起源于古代漢語,形聲字,意思為席子和具具的合成詞語。
席具的繁體字為席具。
在古時候,席具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與現代漢字相似。
1. 我家客廳裡的席具都是由手工編織而成的。
2. 這家餐館的席具擺設非常精美,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
3. 奶奶常常坐在室外的席具上曬太陽。
1. 席子
2. 床席
3. 席幕
4. 席地
1. 家具
2. 座具
3. 桌椅
4. 床榻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但可以用沒有座位功能的家具來表示相反的意思,如櫃子、書架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