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對官吏勞績的考核。《續資治通鑒·宋仁宗至和元年》:“ 晉州 推官 李亢 ,故嘗入錢得官,已而有私罪,默自引去,匿所得官,以白衣應舉及第,積十年,當磨勘,乃自首,言其初事。 黯 以為此律所謂罔冒也,奏罷之,奪其勞考。”
“勞考”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對官吏政績的考核制度。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勞考(拼音:láo kǎo)指對官員任職期間工作成績的評定,屬于古代官僚體系中的考核機制。其核心是通過量化官員的功績、勤勉程度等,作為升遷或獎懲的依據。
宋代考核制度
據《續資治通鑒》記載,宋代曾發生一起案例:晉州推官李亢因隱瞞入錢得官的經曆,在磨勘(官員定期考核)時被揭發,最終被剝奪“勞考”。這反映了勞考與磨勘制度的關聯性,且考核結果直接影響官員仕途。
字義拆分
勞考與“磨勘制”結合,構成宋代官員晉升的重要标準。考核内容包括任期内的政績、清廉程度等,若發現履曆造假或失職行為,可能被取消過往考核記錄(即“奪其勞考”)。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制度細節,可查閱《續資治通鑒》等史料原文。
勞考這個詞是由兩個部分組成,勞和考。
勞的拆分部首是力,并且它的筆畫數是5。
考的拆分部首是⺌,它的筆畫數是8。
勞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發展的曆史。勞考這個詞源于古代貴族和官員的選拔制度,被選中的人需要通過一系列的考試(考)來證明自己的才能和能力以獲得一份高級的官職或地位。
在繁體字中,“勞”保持了原來的形狀和意義,“考”通過變化保留了它的本意。
古代漢字寫法中的勞考與現在基本相同,隻是在字形上有一些差異。另外,古代的寫法可能會更簡單,筆劃也較少。
1. 這次勞考真的非常困難,我需要好好準備。
2. 他通過了勞考,終于得到了心儀的職位。
勞動、考試、勞累、考核、勞務
選拔、選拔考試、選拔選拔、選拔選拔選拔、選拔選拔選拔選拔
免試、解脫、解脫解脫、解脫解脫解脫、解脫解脫解脫解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