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枝葉茂密如篷帳的大槐。 金 蔡珪 《簡王溫父昆仲》詩:“荷鈿小小半溪香,槐幄陰陰一畝涼。”
“槐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總結如下:
“槐幄”讀作huái wò,形容枝葉茂密如篷帳的大槐樹。該詞通過比喻手法,将槐樹繁茂的枝葉比作覆蓋的帳幕,突出其蔭蔽效果。
該詞最早見于金代詩人蔡珪的《簡王溫父昆仲》詩句:“荷钿小小半溪香,槐幄陰陰一畝涼。”詩中通過“槐幄”描繪了槐樹成蔭、清涼宜人的場景。
結構分析
注意差異
部分資料(如)提到“槐幄”讀作huái fú,并解釋為“官職顯赫”,但此說法與其他權威來源不一緻,可能為誤傳或混淆其他詞彙,需謹慎參考。
“槐幄”主要用于文學描寫,強調槐樹的茂密與蔭蔽感。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金代詩詞集等原始文獻。
槐幄(huái fú)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槐”是指一種常見的樹木,它的部首是“木”,拆分部首後還剩有“白”,它的筆畫數為13;“幄”是指帳幕、帷幕,它的部首是“幹”,拆分部首後還剩下“品”,它的筆畫數為9。
《槐幄》一詞源自古代文學作品。它最早出現在晉代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用來形容居住在槐樹下的居民。繁體字“槐幄”保留了原來的寫法,沒有發生變化,對應的簡體字也是“槐幄”。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有一種古代的寫法是“槐廡”,其中的“幄”字看起來更像一個“門”字加上一個附加的橫折線。這是因為古代的漢字變形較多,隨着時間的推移,寫法逐漸統一化。
例句:他住在槐幄之中,每天都能欣賞到美麗的槐花。
組詞:槐林、槐樹、幄宇、帷幄
近義詞:槐廡、槐隊
反義詞:無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