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懒中散的意思、懒中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懒中散的解释

指 三国 魏 嵇康 。 嵇康 曾任中散大夫,与 山涛 皆名列竹林七贤。 山涛 官选曹郎,举 嵇康 自代。 嵇 答书拒绝,说自己性格疏懒,头面常一个月或十五天不洗,起床很迟,身上都是虱子;放纵日久,不合礼法的事很多,等等。见《晋书·嵇康传》《文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后用为疏懒不耐官事的典故。 宋 陆游 《幽兴》诗:“短髮垂肩懒 中散 ,深居谢客病 相如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懒中散”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背景的复合称谓,其含义需结合古代官职与人物典故分析。

一、词源解析 “中散”源于魏晋时期的官职“中散大夫”,属闲散文官,无固定职掌。据《晋书·职官志》记载,该职“掌议论,无常事,唯诏命所使”。前缀“懒”字,则特指南北朝时期名士嵇康的处世态度。嵇康曾任中散大夫,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自述“性复疏懒”,形成“懒中散”的特定人物代称。

二、语义演变 该词在《世说新语·品藻》中发展为双重含义:既指代嵇康的官职身份,又暗喻其“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处世哲学。宋代《太平御览》引《竹林七贤论》时,进一步强化了该词与魏晋风度的关联性,使其成为古代文人标榜超脱姿态的典故符号。

三、现代应用 在《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中,“懒中散”被标注为历史人物特指词,释义强调其“以官职代称特定历史人物”的语言特征。当代文学研究中,该词常被用于分析魏晋时期士大夫精神与官僚体系的互动关系。

网络扩展解释

“懒中散”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义与典故

该词最初指三国时期嵇康(、)。嵇康曾任中散大夫,位列竹林七贤。当友人山涛举荐他接任官职时,他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自述疏懒习性:

二、文学引用

宋代陆游在《幽兴》诗中化用此典:“短髮垂肩懒中散,深居谢客病相如”,借嵇康形象表达隐逸疏懒的生活态度(、)。

三、现代引申

部分现代解释将其泛化为懒散无为的状态(),或形容身心疲惫但保有基本意识的中间状态(),但这类用法属于语义延伸,并非原始典故含义。

注:该词属于较冷僻的典故类成语,日常使用较少,多见于古典文学或历史讨论场景。现代引申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建议优先参考《晋书》《文选》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丘爱憎分明搬口弄舌抱舋笨嘴拙舌秉公冰食不壹而三材品醇德寸光麤衰叨辱电父钉梢独善吾身岗地高掌共弊鬼设神使孤亩海田侯莫陈鴅瞗黄龙旗昏黄胡祆脚轮解放区节文尽是鸠车竹马峻折寇令匡捄狂猘凌迸凛如霜雪戮力壹心满话黾塞木钉内厨房昵戏迁逼庆觞阙败区极人死留名蛇口结市亭丝发蒜钵子随感通腿网捕尪卒婉容嗢饫屟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