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登庸納揆的意思、登庸納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登庸納揆的解釋

登庸:皇帝登基;納揆:任命宰相。皇帝登基,任命宰相。比喻政權剛剛建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登庸納揆”是一個源自中國古典文獻的複合詞,具有特定的曆史語義。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該詞可拆分為“登庸”與“納揆”兩部分:

1. 登庸

“登庸”最早見于《尚書·堯典》中的“疇咨若時登庸”,意為選拔、舉用賢能之士。其中“登”指提拔、晉升,“庸”通“用”,即任用。在《漢語大詞典》中,“登庸”被定義為“選才任職”,常指帝王對人才的擢升與重用,例如唐代詩人元稹在《授韓臯吏部尚書制》中稱“登庸耆德,以予正人”,即體現此意。

2. 納揆

“納揆”出自《尚書·舜典》的“納于百揆”,原指接納并委任官員管理政務。“揆”本義為度量、掌管,引申為官職或政務,如《周禮》中“揆”指宰相之職。《漢語大詞典》将“納揆”解釋為“總攬朝政”,強調君主對百官職責的統籌與接納。

整體含義

“登庸納揆”合指古代帝王選拔賢才并委以重任,進而統理國家政務的治國方略。該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任人唯賢”的政治理念,例如《隋書·高祖紀》記載隋文帝“登庸納揆,時惟翼贊”,即描述其通過選賢任能鞏固政權。其用法多出現于史書與政論類文獻,具有鮮明的曆史語境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

“登庸納揆”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ēng yōng nà kuí,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分字釋義

  1. 登庸
    • 指皇帝登基或即位,強調新君主的權力确立。
  2. 納揆
    • “納”為任命,“揆”原指宰相或百官之長,此處引申為選拔重要官員。
    • 語出《尚書·舜典》:“納于百揆,百揆時叙”,意為任用百官并使其各司其職。

二、整體含義


三、出處與示例


四、近義詞與關聯詞


五、權威性與參考資料

該成語解釋在《漢語大詞典》、線上權威詞典(如滬江詞典、查字典)中均有收錄,且釋義一緻。若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隋書》或《尚書》相關篇章。

别人正在浏覽...

百長保膘暴露文學畢事長規叱石除塵麤功當兔點穿帝王州洞黑端節愕眙翻簸鳳葆紛溶婦教富赀割取公館冠轶骨笃詭屈煌熠嫁禍于人檢省介狄錦席忌煙空僞曆抵麟髓籠冠末塵墓所強盜搶婚潛洽佥尾青絲編權政趨赴仁德熔劑三頭兩緒山貨生的神舉勢援摔風說公案苔錦頭會箕斂圖畫文字嵞山僞端握粟出蔔霧湧雲蒸掀雷決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