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讀鞫的意思、讀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讀鞫的解釋

宣讀判決書。《周禮·秋官·小司寇》“讀書則用灋” 鄭玄 注引 漢 鄭司農 曰:“讀書則用法,如今時讀鞫已,乃論之。” 賈公彥 疏:“鞫,謂劾囚之要辭,行刑之時,讀已乃論其罪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讀鞫”是中國古代司法程式中的術語,指在判決後向犯人宣讀罪狀及刑罰的環節。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讀鞫”即“宣讀判決書”,指古代官吏在行刑前将審判結果公開宣讀,确保當事人知悉罪名和刑罰依據。其中“鞫”指審訊記錄或判決文書。

  2. 引經據典
    該詞最早見于《周禮·秋官·小司寇》的注釋。漢代鄭司農提到:“讀書則用法,如今時讀鞫已,乃論之。”賈公彥進一步解釋:“鞫,謂劾囚之要辭,行刑之時,讀已乃論其罪也。”說明宣讀判決是定罪與行刑間的必經程式。

  3. 古代司法流程中的作用

    • 程式公正:通過公開宣讀确保審判透明。
    • 複核環節:當事人可在聽讀後提出異議(類似現代上訴)。
    • 儀式意義:強化法律權威性,體現“明刑弼教”理念。
  4. 相關詞彙

    • 劾囚:審訊囚犯。
    • 論罪:根據判決執行刑罰。

由于搜索結果均标注為“極低權威性”,建議結合《周禮》《漢書·刑法志》等古籍原文進一步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讀鞫:一個漢字的解析

在本文中,我們将解析漢字“讀鞫”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意思

“讀鞫”(dú jù)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進行閱讀和審判。它可以表示閱讀文字或法律案件的過程。這個詞通常用于描述充滿思考和分析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讀鞫”的部首是“讠”、“馬”,它們分别代表着語言和馬的意思。整個漢字一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讀鞫”來源于古代漢語,起初是指官員審判案件時閱讀文書的過程。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擴展到了一般閱讀的含義。

繁體

在繁體字中,漢字“讀鞫”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一些變化。然而,“讀鞫”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讀鞫”詞組的例句: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一些與“讀鞫”相關的組詞包括:讀書、判讀、審判、閱讀。

近義詞包括:審讀、審閱、評閱。

反義詞包括:不讀、不鞫、釋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