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錢引的意思、錢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錢引的解釋

中國 古代的一種錢票。可用以兌換金銀錢币。《宋史·食貨志下三》:“﹝ 崇寧 ﹞四年,令諸路更用錢引,準新樣印製。” 明 葉子奇 《草木子·雜制》:“ 元 之鈔法,即 周 漢 之質劑, 唐 之錢引, 宋 之交會, 金 之交鈔……引至錢出,引出錢入,以錢為母,以引為子,子母相權,以制天下百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錢引是中國宋代發行的一種紙币,是繼“交子”之後重要的流通貨币形式。其名稱中的“引”指憑證、票據,“錢引”即代表可兌換錢币的憑證。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結合曆史背景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錢引指宋代官方發行的紙質信用貨币,主要用于替代沉重的金屬貨币(如鐵錢),解決跨區域貿易的流通問題。其本質是政府承諾兌付的票據,但後期常因超發導緻貶值。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引”作票據義的釋義延伸;中國錢币博物館對宋代紙币的專題說明。


二、曆史背景與演變

  1. 起源:

    北宋崇甯四年(1105年),為彌補“交子”信用崩潰的缺陷,政府改發“錢引”,最初在四川、陝西等地流通,後推廣至全國。

    來源:《宋史·食貨志》載:“(崇甯)四年,令諸路更用錢引。”中華書局點校本。

  2. 與交子的區别:

    錢引雖由交子演變而來,但不可直接兌換現錢,僅作為賦稅繳納憑證或貿易媒介,依賴政府信用背書。

    來源:經濟史學者彭信威《中國貨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三章。


三、主要特征

  1. 分區域發行:

    按流通地域分為“四川錢引”“陝西錢引”等,票面标注發行地,跨區域使用時需折算彙兌。

    來源:《中國錢币大辭典·宋遼西夏金編》(中華書局)詞條“錢引”。

  2. 三年一界制度:

    每期錢引有效期三年(稱“一界”),到期需兌換新引,以此調控流通量(實際執行中常延期)。

    來源:曆史學家李埏《宋代四川錢引研究》,載《中國經濟史研究》1986年刊。

  3. 防僞技術:

    采用多色套印、複雜圖案及密押技術,如成都“益州交子務”專設雕版印刷工坊。

    來源:中國印刷博物館對宋代紙币印刷工藝的考證。


四、影響與衰落


權威參考文獻

  1. 《宋史·食貨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彭信威《中國貨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3. 中國錢币博物館官網:宋代紙币專題展覽
  4. 汪聖铎《兩宋貨币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5. 《中國錢币大辭典·宋遼西夏金編》,中華書局,2005年

網絡擴展解釋

“錢引”是中國宋代發行的一種紙币,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如下:

1.基本定義

錢引意為“兌換錢币的憑證”,是北宋徽宗崇甯四年(1105年)推行的紙币,主要替代此前貶值的“交子”。其性質類似現代紙币,可用于兌換金銀錢币,但後期因濫發導緻信用崩潰,逐漸貶值。

2.曆史背景

3.特點與問題

4.文獻記載

《宋史·食貨志》記載:“令諸路更用錢引,準新樣印製”,說明其官方強制流通屬性。

5.相關延伸

“錢引”一詞在古籍中也有“招財”的民俗含義,如二月二“引錢龍”習俗,但此意與紙币無直接關聯。

如需更多曆史細節,可參考《宋史》或宋代經濟史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怖恐常官唱嚎長生鐘鋋矛垂纓綽的祠事從馬逮逮狄良突盧頂踵東馳西騁杜口無言乏倦範金合土風頭巾風翔富中幹暴剛柔高頭講章共敝公當歸飛闳壯歡擾将功補過交卷孑孑即景籍稅九畹菜軍令曆稔龍衣懋昭美室謬戾逆班鉛紅巧繁輕安軟半燒心石門十門識用雙星雙針疏音澹台蹋衍天成地平同房痛煞煞頹年吞蝕銷黃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