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對的意思、無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對的解釋

(1).無雙;無敵。 南朝 陳 徐陵 《<玉台新詠>序》:“真可謂傾國傾城,無對自傷者也。”《南史·任昉傳》:“時 琅邪 王融 有才儁,自謂無對當時,見 昉 之文,怳然自失。” 唐 皇甫冉 《同李蘇州傷美人》詩:“歌舞嘗無對,幽明忽此分。”《三國志平話》卷中:“ 趙雲 使一條槍,名曰涯角槍,海角天涯無對。”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黃英》:“ 陶 飲素豪,從不見其沉醉,有友人 曾生 ,量亦無對。”

(2).不回答。《法苑珠林》卷十引 唐 唐臨 《冥報記》:“﹝ 司馬文 之弟﹞沉吟俯仰,默然無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對”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個主要含義:

  1. 獨一無二,沒有匹敵;無雙:

    • 這是“無對”最核心和常用的含義,表示某事物或人在其領域内極其卓越,找不到可以與之相比或匹敵的對象。
    • 詞典釋義參考: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指沒有能相比的;無比。例如:“技藝無對”。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沒有匹敵;無雙。
    • 例證:
      • 晉代裴啟《語林》:“王子敬(王獻之)見謝公(謝安),謝公問曰:‘敬文何如君家尊?’答曰:‘固當不同。’公曰:‘外人論殊不爾。’王曰:‘外人那得知!’謝公問:‘敬文何如君家尊?’答曰:‘無對。’” (這裡王獻之含蓄地表示自己的文章比父親王羲之更勝一籌,無人能及)。來源:《世說新語》相關記載及曆代注疏。
      • 形容技藝、才華、美貌等達到極緻,無人能及。如:“其畫技精妙無對。”
  2. (古代喪禮用語)指死者沒有配偶在世:

    • 這是一個較為專門的含義,主要出現在古代喪服制度中。
    • 詞典釋義參考:
      •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指喪禮中死者無妻或無夫。古代喪服制度規定,若死者無配偶(即其妻或夫已先亡),則在某些儀節上有所區别。
    • 具體應用:
      • 根據《儀禮·喪服》及後世禮書(如《儀禮注疏》),在喪禮的某些環節(如“設奠”),如果死者沒有配偶(“無對”),則由其他親屬(如兄弟之子)代替其配偶的角色來執行某些禮儀動作。來源:《儀禮》及其注疏(如鄭玄注、賈公彥疏)。

“無對”在現代漢語中主要使用其第一個含義,形容事物或人獨一無二,無可匹敵。第二個含義是古代喪禮中的專門術語,指死者沒有配偶在世,屬于特定曆史文化語境下的用法。

引用來源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無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核心含義

  1. 無雙/無敵
    指沒有可匹敵或媲美的人或物,強調獨特性或卓越性。例如:

    • 南朝徐陵在《玉台新詠·序》中形容女子“傾國傾城,無對自傷”,凸顯其絕世美貌。
    • 《南史·任昉傳》提到王融自诩才華“無對當時”,但見到任昉的文章後自愧不如。
    • 常見于文學或口語中,如“涯角槍海角天涯無對”(《三國志平話》)。
  2. 不回答
    表示沉默或未回應,多用于描述人際互動。例如:

    • “家長對成績波動苦無對策”,體現面對問題時的無回應狀态。

二、使用場景

三、補充說明

該詞古漢語色彩較濃,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或特定表達中。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無雙”還是“不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遨放白沒報春八字胡炳晔博暢博依波折不彰草露腸穿孔鸱鸮崇名大功告成頂門杈斷治繁穰反忤凫浴負約幹光宮籞光澤國玺還直盍旦環主兼葭劫獄經涉近憂絶命控購賫捧來享老爺子醪俎梁山伯淩雨龍钤胪斷馬耳春風磨鏡蠯醢婆兒七德舞羣流荛子榮祚射囿識辨釋回收編停緩體物王子屋引獻酒協相悕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