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注意周到。 清 鄭端 《政學錄·待士夫》:“士夫雖有大小,我輩精神要一一貫洽;若一坐中,惟擇顯奕者奉承之,略不及於衆人,大無顔色,議論嫌隙,或從此始,慎之。”
(2).融會貫通。 清 阮元 《劉端臨先生墓表》:“先生之學,自天文、律呂、六書、九數、聲韻等事,靡不貫洽。”
(3).遍滿充塞。 清 譚嗣同 《以太說》:“是何也?是蓋徧法界、虛空界、衆生界,有至大至精微,無所不膠黏、不貫洽、不筦絡而充滿之一物焉。”
“貫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uàn qià,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綜合解析:
“貫洽”一詞兼具傳統與現代意義,既可指具體行為的周全性,也可抽象為思維或表達的協調性。需結合語境靈活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清代文獻原文。
貫洽(guàn qià)是一個多義詞,可以作為動詞、形容詞、副詞使用。
作動詞時,貫洽的意思是貫徹、貫通、連貫。比如:他的論點貫洽了整個文章的内容。
作形容詞時,貫洽的意思是通達、暢通無阻。比如:他跟各個領域的人都保持着貫洽的關系。
作副詞時,貫洽的意思是貫徹始終、始終如一。比如:他貫洽地執行了領導的指示。
貫洽拆分部首:貝(貝貝字)和水(洪水旁),其中“貝”是貝殼的意思,而“水”是水流的意思。
貫洽的總筆畫數:12筆。
貫洽的來源可追溯至《康熙字典》。繁體字形為「貫洽」。
古時候的貫洽寫法為「貫洽」,比較接近其繁體字形。
例句1: 他的觀點貫洽了整篇文章的邏輯。
例句2: 公司内部員工之間保持着貫洽的協作關系。
貫洽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貫洽的近義詞有:連貫、通暢、協調、和諧。
貫洽的反義詞有:中斷、阻礙、不和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