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徒虜的意思、徒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徒虜的解釋

猶徒奴。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山東之徒虜,遂起而王天下。由此視之,窮達詎可知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徒虜”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成它的單字“徒”和“虜”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和古籍用例的詳細解釋:

一、單字釋義

  1. 徒 (tú)

    • 本義:步行。《說文解字》:“徒,步行也。”段玉裁注:“引申為步卒,又為空。”
    • 主要引申義:
      • 空:徒手(空手)。
      • 僅;隻:家徒四壁。
      • 白白地:徒勞無功。
      • 同一類或派别的人:門徒、信徒。
      • 服勞役的人:徒役、刑徒。
    • 在“徒虜”中:主要取其“服勞役者”、“被驅使的人”或“地位低下者”的含義。(參考《漢語大字典》、《王力古漢語字典》)
  2. 虜 (lǔ)

    • 本義:俘獲。《說文解字》:“虜,獲也。從毌(guàn),從力,虍(hū)聲。”本指戰争中抓獲敵人。
    • 主要引申義:
      • 戰俘:俘虜。
      • 奴隸:古代常将戰俘用作奴隸。
      • 對敵人的蔑稱:胡虜、強虜。
    • 在“徒虜”中:主要取其“俘虜”、“奴隸”的含義。(參考《漢語大字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二、複合詞“徒虜”釋義 将“徒”與“虜”結合,“徒虜”一詞在古漢語中主要指:

三、古籍用例佐證 “徒虜”一詞多見于秦漢及之前的典籍:

  1. 《史記·項羽本紀》:“諸侯吏卒異時故繇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将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諸将微聞其計,以告項羽。項羽召黥布、蒲将軍計曰:‘秦吏卒尚衆,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其中“奴虜使之”的“虜”即包含“徒虜”之意,指像對待俘虜奴隸一樣驅使秦降卒。)
  2. 《漢書·項籍傳》:内容與《史記》所述類似,記載了秦降卒被當作“虜”驅使的境遇。
  3. 《商君書·境内》:雖未直接出現“徒虜”一詞,但其關于軍功爵制和對俘虜、罪犯處置的嚴厲規定(如将俘虜和罪犯充作奴隸“隸臣妾”),反映了當時“徒虜”這類人群産生的社會背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史記》、《漢書》及相關研究著作)

四、總結 “徒虜”是一個帶有明顯時代烙印和貶義色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戰争中俘獲并被強制役使的奴隸,或泛指身份極其卑賤、受人驅使的奴仆苦役。它生動反映了古代社會嚴酷的等級制度和戰争俘獲者的悲慘命運。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基本不再使用,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研究和古籍閱讀中。

來源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

“徒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解釋

發音與結構

用法與語境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阮籍文集。

别人正在浏覽...

寶奁悲嘯貶沒表賀踩高跷螭盤充颎雠忌寸土尺地打火店大散關登徒子奠安颠飲耳屬福音改塗幹甚麼詭貿寒雁轟霆會師繭薄節欲借閲盡顇金吾鳥近易糾謬眷禮溘盡理詠泷舡鹵代烴落空潘陸顔謝皤腹期命秦壁秦長壘人彘三對面先生桑蠖善查始室順善署置司録條列題注通禮桶子頽老無形損耗五音相與為一銜戢賢行仙造心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