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履絜 ”。躬行廉潔之道。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 楚 人 屈原 ,含忠履潔。” 宋 楊億 《君可思賦》:“中履絜以好修兮,外葆光而虛受。”
履潔是漢語中的文言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典籍用例及現代引申義三個層面解析:
“履” 本義為“行走、踐踏”,引申為“踐行、操守”;“潔” 指“潔淨、清白”。二字組合後,“履潔” 意為踐行高潔的品德,保持行為與操守的純潔,強調道德實踐與精神潔淨的統一。
典籍出處:
《後漢書·郭太傳》載:“林宗(郭泰)履潔修業,貞不絕俗。”
此處描述郭泰雖品行高潔,卻不與世俗隔絕,體現“履潔”的實踐性與包容性。
先秦典籍中,“潔”多喻道德無瑕,如《楚辭·招魂》“朕幼清以廉潔兮”,指向内外一緻的純淨。
漢代後,“履潔”成為固定搭配,如班昭《女誡》“清閑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隱含“履潔”對行為規範的要求。
用于贊頌人物品德,如“履潔懷冰”(形容如冰之純潔)。
強調道德實踐需貫穿日常行為,如“履潔持正”指堅守公正原則。
權威參考來源:
“履潔”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該詞由“履”(行為、踐行)和“潔”(廉潔、高潔)組合而成,字面意為“踐行廉潔之道”,引申為品德高尚、行為正直,強調通過實際行動體現廉潔自律的品格。
二、深層含義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拓展
若需更多文獻例證或詳細出處,可參考《文選》《君可思賦》等典籍,或查閱網頁中标注的原始來源。
絆馬坑般湼槃保銮寶鎮卑立汴梁筆墨官司財産保全禅栖客禅月城裡人橙實稠穣楚雀此呼彼應存亡續絕當世誕章掉個兒鳳凰窗附疏臯浒高曉聲根絆狗尿苔苟然花花柳柳慧辨叫喊鴶鸲介于叽楞驚悸京師塉埆酒标六冕龍腮門籥皿金納宦泥鳅狗子排除萬難乾愁氣昂昂桑海王國三旌善變身服升泰生長神盟十夫稅額天才論梯棧違繞無效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