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菽藟的意思、菽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菽藟的解釋

小草。喻小人。 漢 王逸 《九思·怨上》:“菽藟兮蔓衍,芳虈兮挫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菽藟”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ū lěi,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構成

    • 菽:指豆類植物的總稱。
    • 藟:意為雜草或藤蔓植物。
      組合後,字面可理解為“豆類與雜草叢生”,形容草木繁茂、雜亂無序的自然景象。
  2. 比喻義
    在文學語境中,常引申為“小草”或“卑微之物”,并進一步比喻小人(指品行低劣的人)。例如漢代王逸《九思·怨上》中“菽藟兮蔓衍,芳虈兮挫枯”,即以“菽藟”暗指小人得勢,賢者受挫。


二、使用場景


三、相關擴展

若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出處或更多用例,可參考《九思·怨上》及漢典等權威釋義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菽藟的意思

菽藟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shū lěi,表示對草木以及植物種類的統稱。

拆分部首和筆畫

菽字由草字頭(艹)和一點貝字底(貝)組成。藟字由艹字頭(艹)和卭字底(卬)組成。

菽分為10畫,藟分為15畫。

來源和繁體

菽字最早源自于甲骨文,字形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樣子。藟字衍生自菽字,加入了多個草字頭,代表了更多的草木。

在繁體中,菽字字形與簡體相同,藟字則有一些細微差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菽字的部首可以是"艹"或者"蔔",在不同的字典中寫法不盡相同。藟字在古代則較少使用。

例句

1. 古人常以"菽藟"來指代草木。

2. 冬天來臨,院子裡的菽藟都枯萎了。

組詞

菽苦、菽粟、藟蒿、藟草

近義詞

植物、草木、花草

反義詞

動物、獸類、肉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