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辭第的意思、辭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辭第的解釋

辭去所賜的第宅。典出《漢書·霍去病傳》:“上為治第,令視之。對曰:‘ 匈奴 不滅,無以家為也。’”後因以“辭第”指為國忘家。 唐 杜甫 《奉和嚴中丞<西城晚眺>十韻》:“辭第輸高義,觀圖憶古人。” 仇兆鳌 注:“辭第,言不顧身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辭第”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辭别府第”或“謝絕賞賜的宅第”。該詞最早源于《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中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典故,後演化為表達官員推辭封賞、彰顯氣節的行為範式。

從語義結構分析:

  1. “辭”:表謝絕、推辭之意,《說文解字》釋為“不受也”,強調主動拒絕的行為。
  2. “第”:指代貴族宅邸,《古代漢語詞典》标注其特指“上等房屋,多指帝王賜予臣子的府宅”。

在曆史語境中,“辭第”常用于描述以下場景:

現代權威辭書釋義存在細微差異: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與古典文學賞析領域。其語義外延已從具體行為擴展至對清廉品格的抽象表述,成為中華傳統文化中士人精神的載體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

“辭第”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辭去皇帝賞賜的宅第,引申為為國忘家、不圖個人享樂的精神。該詞出自《漢書·霍去病傳》:漢武帝為霍去病建造府第,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為由拒絕,展現其以國家利益為先的品格。

2. 文學引用
唐代杜甫在《奉和嚴中丞<西城晚眺>十韻》中寫道:“辭第輸高義,觀圖憶古人”,此處“辭第”被用來贊頌舍己為公的高尚情操,仇兆鳌注解為“言不顧身家”。

3. 文化内涵
該詞承載了古代士大夫重國輕家的價值取向,常用于贊頌忠臣義士的奉獻精神。其核心在于強調個人利益讓位于國家大義,與“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理念相通。

4. 近義關聯
類似表達包括“辭甲第”“毀家纾難”等,均體現犧牲個人利益以報效國家的行為。需注意“辭第”特指拒絕賞賜,與其他主動捐獻家財的典故略有區别。

總結
“辭第”通過霍去病的典故,凝練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國一體”的價值觀,成為曆代文人讴歌愛國精神的典型意象。其内涵至今仍具現實意義,常用于形容無私的奉獻精神。

别人正在浏覽...

白祥白足僧搬弄是非班直标金鼈靈不解唱漏存亡安危大帛雕藻觝角戲鬥蛇二晉負德辜恩覆局敷述感或感仰诰軸革易官道罛船裹足布好來寳耗斁賀啟畫缯火山錐教招接班鯨濤鼉浪金星礜科筭兩個時候獵纓理決陵诋樓棼樓台美莊廟庭木锜陪廁遷徙器件趨發柔伸三賦山父上蒼申鑒蛇頭鼠眼鼠莽草秫秫舒瀉庶獄聽覺武旦五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