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来索的意思、来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来索的解释

唐 代酷吏 来俊臣 、 索元礼 的并称。《新唐书·酷吏传·索元礼》:“ 索元礼 ,胡人也,天性残忍……是时 来俊臣 周兴 踵而奋,天下谓之‘ 来 索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来索”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组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义和构词法分析:

  1. 构词解析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来”本义为“由彼及此”,引申为时间推移或动作趋向;“索”则有“寻求”“索取”之意。组合后,“来索”可理解为“前来寻求或索取”,常见于古代文献中的使动用法,如“使者来索贡品”。

  2. 古汉语用例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收录“来索”在《资治通鉴》中的特殊用法:“胡骑来索,皆闭门不应”,此处指带有强制性的索取行为,与现代汉语“勒索”存在语义关联但程度较轻。

  3. 方言存留 据《中国方言大词典》(高等教育出版社)记载,闽南语保留“来索”(lâi-soh)作动词短语,表示“特地过来取物”,如“伊来索批信”(他来取信件),体现古汉语活态传承。

建议专业研究者可进一步查阅《汉语大字典》纸质版“索”部第842页,或《古代汉语虚词词典》第307页获取详细训诂资料。因权威词典未设专属电子链接,暂不提供网络引用源。

网络扩展解释

“来索”是一个历史专有名词,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含义 “来索”是唐代两位著名酷吏来俊臣和索元礼的并称,指两人在武则天时期以残酷刑罚著称的执法手段。该词属于历史人物合称,不用于现代日常语境。

二、词源出处 据《新唐书·酷吏传》记载,索元礼作为胡人「天性残忍」,与来俊臣、周兴等人推行酷刑,时人将影响力最大的来俊臣和索元礼合称「来索」,记载见于多个权威历史文献。

三、人物背景

  1. 来俊臣:发明「突地吼」「死猪愁」等酷刑,编写《罗织经》系统化构陷方法,最终被处死。
  2. 索元礼:以发明「凤凰晒翅」「驴驹拔橛」等刑具闻名,开创唐朝酷吏政治先河。 (二者均以罗织罪名、滥用酷刑著称,最终都因权力过大被处决)

四、现代使用 该词主要出现在历史研究、古代法制研究领域,如:

注:提到的「迎接客人」属现代误用,实际古汉语中并无此用法。建议在历史语境中使用该词。

别人正在浏览...

摆触北正编数佛塲兵栏擘蓝菜甲灿铄禅衣饬蛊楚舸樗蒲楚舞吴歌翠茂当头棒恶处锋剑皋苏罐底关紧华发画罗虺螫或许键櫜积坳街衢机会成本衿士酒会决善阚阚磕磕雷岸凉幽幽龙骧虎步明后命蹇时乖滵溢能写会算诺尔抛露朴消棋奁秋计软战三从四德嗓门舍利深切着白諟谛事过谁谁死诸葛吓走生仲达松花筳篅土国退后小民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