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長律的意思、五言長律的詳細解釋
五言長律的解釋
見“ 五言排律 ”。
詞語分解
- 五言的解釋 .五德之言。《書·益稷》:“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聽。” 孔 傳:“以出納仁、義、禮、智、信五德之言,施于民以成化。” 唐 韓愈 《進士策問》之十一:“彰施五色,出納五言。”
- 長律的解釋 .長的音律。《晉書·律曆志上》:“歌聲濁者用長笛長律,歌聲清者用短笛短律。”.即排律。 元 楊載 《詩法家數》:“長律妙在鋪叙。”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李因笃》:“長律得 少陵 家法,
網絡擴展解釋
五言長律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是五言排律的别稱,屬于近體詩範疇。以下是其核心特點與解釋:
1.基本定義
- 五言長律即“五言排律”,指每句五字、句數超過八句的律詩形式。它由五言律詩鋪排延長而成,要求遵循嚴格的格律規則。
2.結構與格律
- 句數要求:通常至少十句,如杜甫的《上韋左相二十韻》即為典型代表。
- 對仗規則:除首聯和尾聯外,中間所有聯(每兩句為一聯)必須對仗,體現工整與韻律美。
- 平仄與押韻:需遵循平仄交替的規律,且押平聲韻,一韻到底,偶數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
3.曆史發展
- 起源于南朝宋,盛行于唐代,元代正式确立“排律”名稱。唐代詩人如杜甫、白居易等均創作過此類作品。
4.與相關詩體的區别
- 與五言絕句:絕句僅四句,無需對仗;長律則句數更長且嚴格對仗。
- 與普通五言律詩:普通律詩固定八句,而長律可擴展至十句甚至更多,結構更複雜。
5.代表作品
- 唐代名作如《長恨歌》(七言長律)雖非五言,但體現了長律的鋪排特點。五言長律代表作可參考杜甫的排律詩。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文獻,可查看、9、10的來源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言長律》的意思
《五言長律》是指一種古代漢字詩句的格律形式。它是指每行詩句由五個字組成,整首詩又包含有較多的長句,是一種比較莊重、高雅的詩體。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五言長律》的詞的拆分部首為“亠”和“日”,其中“亠”為上面有橫線的部首,稱為“亻冠舊字邊”,它通常表示與人有關的事物;“日”為太陽符號,表示時間、光明等概念。
根據拆分的部首和其他筆畫,可以知道《五言長律》這個詞總共由9個筆畫組成。
來源
《五言長律》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時期。在唐代,五言長律成為了當時詩歌創作的主要形式之一,被廣泛應用于許多優秀的詩人的作品中。
繁體
《五言長律》的繁體字為「五言長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由于書寫工具和書寫方式的不同,古時候的漢字形狀更加簡化,筆畫也更為飄逸。具體到《五言長律》,它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五言長律」,字形相對于現代字體更加古樸、優美。
例句
以下例句展示了《五言長律》形式所創作的古代詩句風格: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組詞
與《五言長律》相關的組詞有:五言絕句、五言律詩、長律詩。
近義詞
《五言長律》的近義詞包括:五言古詩、五言絕句。
反義詞
《五言長律》沒有明确的反義詞,但可以與其他形式的漢字詩句相對比,如七言絕句、七言律詩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