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信。 唐 杜甫 《别常徵君》詩:“各逐萍流轉,來書細作行。” 宋 朱熹 《答汪子卿書》:“竊味來書所引《論語》數條,言仁甚悉,而所論反復亦不為不詳。”
“來書”是一個文言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寄來或送來的信件,即現代漢語中的“來信”。多用于書面語或古典文獻,如杜甫《别常徵君》詩:“各逐萍流轉,來書細作行”。
二、用法特點
三、相關拓展 該詞在《漢語辭海》《滬江線上詞典》等工具書中均有收錄,近義詞包括“來函”“來劄”等,反義詞可對應“複信”“回書”。現代使用場景多見于學術文獻解讀、古文翻譯等領域。
《來書》是指他人給自己寄來的信函或書籍。它可以是朋友、家人、親人或其他人寫給你的書信,也可以是寄給你的圖書、雜志或其他印刷物。
《來書》這個詞由兩個字組成:來(lái)和書(shū)。
「來」的部首是「貝」,由7個筆畫構成。
「書」的部首是「丨」,它是由一條垂直線構成的。
《來書》一詞源自中國古代文化,表達了人們通過書信交流的方式。在現代漢字中,一般使用簡體字書寫。繁體字版本的《來書》則是「來書」。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以《來書》為例,古時候的書寫形式是「來書」,字形上更加簡潔清晰,更加接近象形文字的原始形态。
1. 父親每個月都會給我寄來書,讓我感到十分溫暖。
2. 這本來書是我最喜歡的小說,我已經讀了三遍了。
1. 來信:指他人寄給自己的信函。
2. 來訪:指他人前來拜訪或造訪。
3. 書信:泛指信函,包括信件和書籍等。
4. 書籍:廣義上指印*********供閱讀的各種書本。
近義詞:書函、來信
反義詞:去書、寄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