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北平的意思、北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北平的解釋

[Beiping] 北京舊稱

詳細解釋

北京市 舊稱。詳“ 北京市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北平是北京在特定曆史時期的舊稱,主要通行于民國時期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其釋義及曆史沿革如下:

一、詞典釋義

  1. 地理指代

    專指今北京市在1928年至1949年期間的正式名稱。民國政府遷都南京後,改北京為北平特别市,确立為華北行政中心 。

  2. 曆史淵源

    名稱可追溯至明代:1368年朱元璋改元大都為“北平府”,取“北方安甯平定”之意,後明成祖朱棣遷都時更名為“北京”。清代沿用“北京”,至民國複稱“北平” 。

二、文化内涵

三、行政變遷


權威來源參考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北平"詞條釋義,商務印書館,2016年。
  2. 《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北平"沿革考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3. 《北京通史·民國卷》:北平文化地位研究,北京出版社,2011年。

網絡擴展解釋

“北平”是北京在曆史上的舊稱之一,其沿革和含義可結合史料分階段解析:

一、名稱起源與明代沿革

  1. 首次作為城市名稱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将元大都更名為“北平府”,取“北方安甯平定”之意,這是“北平”首次成為北京的名稱。
    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平,改稱“北京”,與南京并稱“兩京”,形成“兩京十三司”的行政格局。

二、民國時期的名稱變動

  1. 特别市建制
    1928年,國民政府設立“北平特别市”,行政地位相當于今日的直轄市。
  2. 日僞時期短暫更名
    1937年日軍侵占後,僞政權改“北平”為“北京”,但此名稱未獲國民政府承認,1945年抗戰勝利後恢複原名。

三、新中國成立後的定名

  1. 最終更名“北京”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設于北平,并正式更名為“北京”,沿用至今。

四、補充說明

總結來看,“北平”是北京在特定曆史階段的稱謂,其變遷反映了政權更疊與城市功能的轉變。如今該名稱主要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等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班門弄斧寶源局背嵬弁冕賓服蒼筤恻塞晁董朝生重陽餻寵贈丑漏彈丸點閲定向培養對攻對獄堆雲風标公子焚毀拂郁膏火之費夠不上呱呱規固過論故宇何奈黃獨僭傲轎簾颉曲金字塔報潰癕賴草連名鄰光另眼栗色俚說母慈囊楮内想漂齧錢引齊門情親恃賴收檢霜露之悲孰何堂構同枕宛景矛椀珠維檝侮弄橡皮線霄練小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