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的意思、北平的詳細解釋
北平的解釋
[Beiping] 北京舊稱
詳細解釋
北京市 舊稱。詳“ 北京市 ”。
詞語分解
- 北的解釋 北 ě 方向,早晨面對太陽,左手的一邊,與“南”相對:北方。北辰(古書指北極星)。北上(古代以北為上,後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與“南下”相對)。北極星(出現在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北國
- 平的解釋 平 í 不傾斜,無凹凸,像靜止的水面一樣:平地。平面。平原。 均等:平分。平行(妌 )。抱打不平。公平合理。 與别的東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平列。平局。平輩。 安定、安靜:平安。平服。 治理,鎮壓:平
網絡擴展解釋
“北平”是北京在曆史上的舊稱之一,其沿革和含義可結合史料分階段解析:
一、名稱起源與明代沿革
- 首次作為城市名稱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将元大都更名為“北平府”,取“北方安甯平定”之意,這是“北平”首次成為北京的名稱。
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平,改稱“北京”,與南京并稱“兩京”,形成“兩京十三司”的行政格局。
二、民國時期的名稱變動
- 特别市建制
1928年,國民政府設立“北平特别市”,行政地位相當于今日的直轄市。
- 日僞時期短暫更名
1937年日軍侵占後,僞政權改“北平”為“北京”,但此名稱未獲國民政府承認,1945年抗戰勝利後恢複原名。
三、新中國成立後的定名
- 最終更名“北京”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設于北平,并正式更名為“北京”,沿用至今。
四、補充說明
- 曆史淵源:北平作為地名可追溯至戰國時期的“右北平郡”,但作為城市名稱始于明朝。
- 文化意義:該名稱承載了元、明、民國等多個時期的曆史記憶,常見于文獻及抗戰題材作品中,如老舍的《四世同堂》等。
總結來看,“北平”是北京在特定曆史階段的稱謂,其變遷反映了政權更疊與城市功能的轉變。如今該名稱主要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創作等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北平,是一個常用于指代中國的首都北京的詞彙。它由兩個漢字組成,可以拆分為“北”和“平”兩個部分。其中,“北”字表示方向向北,而“平”字表示平坦或平穩。北平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見于《周禮·地官書》中,用來指代中國的中央城市。時至今日,北平一詞已經不再被使用,而被北京取代。
關于北平的筆畫,根據現代漢字規範,其中的“北”字有5個筆畫,而“平”字有5個筆畫。在繁體字中,這兩個字的寫法基本保持一緻。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對于北平這個詞來說,在古代并沒有特别的變化或差異。它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
以下是一個例句,用來展示北平這個詞的使用場景和意義:“遊子遠遊千裡,終于回到了北平的懷抱。”
關于北平的其他詞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選擇合適的組詞。例如:東北平(指東北平原)、崇文北平(北京市崇文區的簡稱)等。但并沒有一個明确的近義詞或反義詞與此詞相關。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要求!若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