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錫镴打成的钗子。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一折:“他有那關頭的蠟釵子,壓髩的骨頭梳。”
“蠟钗子”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和出處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指用錫镴(一種錫鉛合金)打制而成的女性發飾钗子。錫镴質地較軟,成本較低,常用于制作日常器物。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元代戲曲家孟漢卿的雜劇《魔合羅》第一折,原文為:“他有那關頭的蠟釵子,壓髩的骨頭梳。”,通過描述角色佩戴的飾物,側面反映古代市井生活風貌。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魔合羅》原文或相關元曲研究文獻。
蠟钗子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蠟指的是一種用于塗抹在物體表面以增加光澤的物質,钗子指的是女性發飾中的一種帶有尖鈎的首飾。所以蠟钗子的意思就是用蠟制作的發飾。
蠟钗子的拆分部首是钅和钗,钅是金屬部首,钗是一個獨體部首。
蠟钗子的筆畫數為13畫。
蠟钗子這個詞在古代漢語中源自《紅樓夢》一書中的描述,用于形容貴族女性所佩戴的蠟制發飾。
在繁體字中,蠟钗子的寫法為"蠟釵子"。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蠟钗子的寫法有所區别。蠟字的古代寫法是“臘”,它在字形上與現代的蠟字有些差異。而钗字的古代寫法是“釵”,雖然字形相似,但在結構上有些許不同。
1. 她頭上插着一根蠟钗子,顯得十分精緻。
2. 那位美麗的女子的發飾上鑲嵌着一枚蠟钗子。
組詞:蠟燭、蠟狀、钗子、首飾。
近義詞:發簪、發夾、發飾。
反義詞:頭發、秀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