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持危局。《禮記·中庸》:“繼絶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唐 杜甫 《風疾舟中伏枕書懷》詩:“瘞夭追 潘嶽 ,持危覓 鄧林 。” 明 王廷相 《慎言·保傅》:“王綱解弛,天下崩離,君子之處當何如?曰:‘非持危撥亂之才不足返也。’”
“持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扶持危局,指在動蕩或危機中維持穩定、挽救局勢。以下是詳細解析:
《禮記·中庸》
最早見于儒家經典,原文為:“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此處強調通過“持危”策略安撫諸侯、維護國家穩定。
唐代杜甫詩作
杜甫在《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中寫道:“瘗夭追潘嶽,持危覓鄧林。”
此處以“持危”暗喻身處困境仍尋求希望。
現代語境中,“持危”可引申為危機管理或逆境中的堅持。例如:
“企業需時刻保持危機感,持危思變才能長遠發展。”
“持危”既是曆史悠久的治國理念,也是文學中的精神象征,現代更擴展至個人或組織的危機應對策略。其核心始終圍繞在動蕩中尋求穩定與突破。
“持危”是一個漢字詞組,由“持”和“危”兩個字組成。
“持”的部首是“手”,總筆畫數為9。原意是用手握持,表示持有、拿着、守護等意思。
“危”的部首是“十”,總筆畫數為6。原意是危險、不安全的意思。
“持危”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意思是在困難、危險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堅持和保持警惕。
在繁體字中,“持危”沒有特别的寫法,保持和簡體字一緻。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是“持危”的基本形狀大緻相同。
以下是一些有關“持危”的例句:
1. 他是一個持危保安,總是能夠保護好他負責的區域。
2. 在困境中,我們要勇敢持危,不放棄希望。
3. 這個項目處于持危階段,需要我們集中精力解決問題。
一些與“持危”相關的組詞有:
1. 保持:維持、保守
2. 堅持:執着、不放棄
3. 保護:護衛、照顧
一些與“持危”近義詞有:
1. 執守:堅持、守護
2. 維持:保持、保留
3. 堅守:守護、守衛
與“持危”相反的詞是:
1. 抛危:放棄、不顧
2. 放棄:抛棄、舍棄
3. 安定:穩定、平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