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warf lilyturf] 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條形,叢生,初夏開紫色小花,總狀花序,果實裂開露出種子,塊根略呈紡錘形,可入藥
即麥門冬。《神農本草經》卷一:“麥冬,味甘平。主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羸疲短氣。久服輕身,不老不飢。生川谷及隄阪。”參見“ 麥門冬 ”。
麥冬,又稱麥門冬,是百合科植物麥冬(學名:Ophiopogon japonicus)的幹燥塊根,具有悠久的藥用曆史。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詞源
麥冬原名“麥門冬”,李時珍解釋其名源于“根似麥而有須,葉如韭,淩冬不凋”。古稱“虋冬”,《神農本草經》中已有記載。
植物形态
為多年生常綠草本,葉叢生呈禾葉狀,夏季開淡紫色穗狀花,果實為紫黑色漿果。塊根呈紡錘形,黃白色,直徑約0.3-0.6厘米。
性味歸經
性微寒,味甘、微苦,歸心、肺、胃經。
主要功效
唐代将軍麥門因麥冬治愈士兵肺燥咳嗽,遂以己名命名此藥,流傳至今。此外,《本草經集注》記載其“久服輕身,不老不饑”,被視為養生上品。
如需更完整的植物學特征或配伍藥方,可參考《神農本草經》或現代中醫藥典籍。
麥冬(mài dōng)是一個漢字詞彙,常用于中醫學和藥材領域。麥冬指的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稱麥冬藤,屬于百合科麥冬屬,有助于清熱、滋陰、潤燥*********。它常用于中藥配方中,作為滋補藥材,常用于治療生津潤燥、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等症狀。
麥冬的部首是“麥”,它是一個常用的漢字部首,表示與麥類作物有關。麥冬共有12個筆畫,比較繁瑣而複雜。
麥冬一詞在《說文解字》中首次出現。它由“麥”和“冬”兩個字合成,表示這種植物的特性。麥冬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麥冬」。
在古代,麥冬有着不同的漢字寫法。其中一種寫法是使用「麥冬」,與現代漢字一緻。還有一種寫法是使用「麥冬藤」,表示這種植物的形态和特征。
1. 在中醫藥中,麥冬常用于調養陰液,滋養肺胃。
2. 這個藥方加入了麥冬和沙參,有助于緩解幹燥咳嗽。
3. 麥冬具有清熱潤燥*********,常用于治療口幹舌燥的症狀。
組詞:麥冬糖、麥冬茶、麥冬浸膏、麥冬顆粒。
近義詞:玄參、天冬、麥門冬。
反義詞:火麻仁、杏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