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麥冬的意思、麥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麥冬的解釋

[dwarf lilyturf] 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條形,叢生,初夏開紫色小花,總狀花序,果實裂開露出種子,塊根略呈紡錘形,可入藥

詳細解釋

即麥門冬。《神農本草經》卷一:“麥冬,味甘平。主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羸疲短氣。久服輕身,不老不飢。生川谷及隄阪。”參見“ 麥門冬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麥冬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明确植物學與藥學指代的複合名詞,由“麥”與“冬”兩個語素構成。從詞源學角度考據,“麥”取義于該植物葉片形似小麥葉片的形态特征,“冬”則源于其耐寒特性及冬季仍保持青綠的生命力,《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百合科沿階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塊根可入藥”。該詞發音為“mài dōng”,在《廣韻》中屬明母德韻與端母冬韻的組合。

作為中藥材,其幹燥塊根被《中國藥典》收錄為“麥冬”,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的功效,主治肺燥幹咳、心煩失眠等症。據《中藥大辭典》記載,該植物主産于中國四川、浙江等地,栽培曆史可追溯至漢代,《神農本草經》将其列為“上品”藥材。現代研究表明,麥冬含有多糖、皂苷類化合物,其藥理作用經《中華本草》系統驗證包含免疫調節、抗心肌缺血等活性。

在語言學層面,“麥冬”存在地域性别稱現象,如江浙地區稱“沿階草”,《植物名實圖考》中記載“書帶草”等别名。這種命名差異反映了漢語詞彙在地理分布與認知視角上的多樣性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麥冬,又稱麥門冬,是百合科植物麥冬(學名:Ophiopogon japonicus)的幹燥塊根,具有悠久的藥用曆史。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詞義與植物特征

  1. 詞源
    麥冬原名“麥門冬”,李時珍解釋其名源于“根似麥而有須,葉如韭,淩冬不凋”。古稱“虋冬”,《神農本草經》中已有記載。

  2. 植物形态
    為多年生常綠草本,葉叢生呈禾葉狀,夏季開淡紫色穗狀花,果實為紫黑色漿果。塊根呈紡錘形,黃白色,直徑約0.3-0.6厘米。


二、藥用功效與歸經

  1. 性味歸經
    性微寒,味甘、微苦,歸心、肺、胃經。

  2. 主要功效

    • 養陰生津:緩解肺胃陰虛引起的口幹、咳嗽;
    • 潤肺止咳:治療肺燥幹咳、咽喉不利;
    • 清心除煩:改善心陰不足導緻的心悸、失眠;
    • 潤腸通便:配伍其他藥材可緩解腸燥便秘。

三、典故與文化

唐代将軍麥門因麥冬治愈士兵肺燥咳嗽,遂以己名命名此藥,流傳至今。此外,《本草經集注》記載其“久服輕身,不老不饑”,被視為養生上品。


四、鑒别與産地

如需更完整的植物學特征或配伍藥方,可參考《神農本草經》或現代中醫藥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澳門邦成班爵爆震罷退苄基鞭面筆文撥繁撥給不知世務成荊赤茀詞匠竄定二麥該欠鴿子籠公堂詭薄詭服瞽蒙國老姑爺爺華霍惑悶戶頭奸孼舊事飓潮決疣潰癰攔水壩靈笤六臂三頭六親不認緑桐猛起拿刀動杖腦子生鏽内陸國狃虓乞哀鎗洋清秀器什麴居士爇燒三尺雪上尖兒始冠嗣服絲縧四轄所圖宿責太平龍頭喔相乖小詞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