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高氣爽的季節。指秋天。 南朝 齊 謝朓 《奉和隨王殿下》詩之一:“淵情協爽節,詠言興德音。” 隋炀帝 《與釋智顗書》:“既乘爽節,因得順風。去留之宜,事理鹹會。” 唐 虞世南 《秋賦》:“觀四時之代序,對三秋之爽節。”
“爽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天高氣爽的季節,即秋天。例如唐代虞世南在《秋賦》中寫“觀四時之代序,對三秋之爽節”,直接以“爽節”代指秋季。
延伸含義
在特定語境下可指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如唐代李適詩句“爽節在重九,物華新雨馀”,将重陽節與“爽節”關聯。
若需進一步了解詩詞背景,可參考、3、7中的古籍引用。
“爽節”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放假或休假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可以放松心情,享受休息和娛樂。
“爽節”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和“⽉”,其中“⺆”是指“⺁”和“⺂”,可以代表身體;“⽉”則代表月亮。它的筆畫數是8畫。
《爽節》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淮南子·天文訓》一書中,書中講到:“春夏長日,人民較閑,所謂爽節。”後來,這個詞被廣泛使用,特指休假的日子。
《爽節》的繁體字是「爽節」。
在古代,爽節的漢字寫法略有不同,是「爽節」,其中的“節”與現代寫法相同,但“爽”字的上面沒有“⺆”部首,而是“⺁”,表示“⺁”部首的一種古寫體。
1. 爽節的時候,全家人準備去旅行。
2. 放假了,讓我們好好享受一下這個爽節。
1. 節日:指特定的日子,有特殊意義和紀念活動的一天。
2. 籌備:準備事情所需要的材料或計劃。
3. 度假:指放假期間外出旅遊或休息。
近義詞:假期、休假、放假。
反義詞:工作日、上班日、平常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