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枯株的意思、枯株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枯株的解释

枯槁的根株。 汉 焦赣 《易林·蒙之兑》:“霜冷蓬室,更为枯株。” 唐 韩愈 《昼月》诗:“兔入臼藏蛙缩肚,桂树枯株女闭户。” 宋 范成大 《科桑》诗:“斧斤留得万枯株,独速槎牙立暝途。” 金 元好问 《送诗人李正甫》诗:“阳和入枯株,靄靄含芳津。” 明 宋濂 《故封承事郎给事中王府君墓版文》:“夜将半,邻斋灯火尽灭,府君独焚膏挟册,危坐如枯株。”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枯株”是汉语中具有形象化特征的词语,其核心含义指干枯的树桩或失去生命力的树干。根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枯”即干涸、失去水分,“株”特指露出地面的树根或树干基部,二者组合后常用于描绘草木凋零的状态,例如古籍中“道旁见枯株,槎牙余旧节”的描写。

该词在古代文学中常作为意象出现,既指代具体的自然现象,也承载哲学隐喻。如苏轼《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中“泥中久埋锋,破槖见枯株”,即以“枯株”比喻被埋没的人才或事物,体现其衰败表象下潜藏的价值。此类用法在《全唐诗》收录的王绩诗句“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中亦有呼应。

从文字学角度分析,《说文解字》将“株”解释为“木根也”,强调其作为植物根基的属性,而“枯”在甲骨文中已具备干涸之义的象形特征。现代语言运用中,“枯株”多用于比喻僵化的事物或失去创造力的状态,如钱钟书《围城》中“思想如枯株般不生新芽”的修辞手法。

网络扩展解释

“枯株”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义

“枯株”由“枯”(干枯、失去生命力)和“株”(植物的根茎)组成,字面指枯槁的根株或树干。例如古代文献中描述“霜冷蓬室,更为枯株”(汉·焦赣《易林》),即强调植物干枯的状态。

二、比喻意义

该词常引申为失去生命力或发展潜力的人或事物,含贬义色彩。如成语“朽木枯株”比喻无能之辈,而现代用法中可形容僵化的制度、无望的行业等。

三、文学与生活应用

  1. 文学引用:古代诗人多用其营造萧瑟意境,如韩愈“桂树枯株女闭户”,范成大“斧斤留得万枯株”。
  2. 实际场景:现代多用于农业或生态领域,如清除枯株防止病虫害传播,或修复绿化时处理残株。

四、近义与关联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或应用案例,可参考《易林》《昼月》等古籍,或查阅植物保护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杯影蛇弓犇遁嬖大夫不蛊草薙谶语愁闷椽笔除关春卿摧服麤快措思怠旷抵账隔蓦共蔕莲何尝花虫幻泡颒浴降锡衎然狂梦离鹤临驭柳毅传书篱援迈古毛太梅乾菜每晚梦中梦目眩头晕烹炮湓流前卫七观闪色善终沈思熟虑市誉鼠苗搜肠酸解太行八陉踏科儿陶令株提问通验颓坼乌斯藏瑕咎湘妃庙香乾闲言赘语仙液险战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