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防守邊塞。列,通“ 迾 ”。 宋 陸遊 《賀周丞相啟》:“邊防寖弛於通知,民力坐窮於列戍。” 明 陳子龍 《出自薊門行》:“傳烽始北塞,列戍登南樓。”
(2).邊塞的營壘。 清 張文光 《送季天中秋日東行》詩:“霜侵列戍笳聲急,雲捲平沙月影新。”
"列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解析:
一、核心釋義
動詞含義:指排列布置士兵防守邊塞。這裡的"列"通假"迾",意為排列、布防;"戍"指軍隊駐守。例如明代陳子龍詩句"傳烽始北塞,列戍登南樓",就描繪了烽火傳遞時士兵在邊塞布防的景象。
名詞含義:代指邊塞的防禦工事或營壘。清代張文光詩句"霜侵列戍笳聲急"中的"列戍",即指被寒霜籠罩的邊塞軍營建築。
二、延伸理解
注意事項: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用詞彙,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若需準确理解具體語境中的含義,建議結合上下文分析。
《列戍》是一個動詞,意為列舉、羅列守衛的部隊。
《列戍》這個詞的字源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 《列》:意為按順序排列。
- 《戍》:意為駐守。
它們的筆畫數目分别為:
- 《列》:六畫。
- 《戍》:五畫。
《列戍》起源于古代軍事用語,用來指揮軍隊按序排列并守衛邊境或要塞。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逐漸進入了日常生活中,用來描述羅列、陳述或列舉事物。
《列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列戍」。
在古代漢字中,字形和現代略有不同。
- 《列》:古代字形為「厤」,意為安排或整理。
- 《戍》:古代字形為「 솤 」,意為準備戰鬥。
以下是使用《列戍》的例句:
- 他在會議上列戍了所有的事項。
- 這本書列戍了各種不同的觀點。
以下是與《列戍》相關的組詞:
- 列隊: 指按照規定的順序排列隊伍。
- 列舉: 指按照一定順序把所有的事物逐一陳述出來。
以下是與《列戍》意思相近的詞:
- 列舉
- 羅列
- 陳述
以下是與《列戍》意思相反的詞:
- 解散
- 撤銷
- 調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