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秘籙的意思、秘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秘籙的解釋

道教神秘的文書。 唐 陳子昂 《洛城觀酺應制》詩:“蒼極神功被,青雲祕籙開。” 唐 殷堯恭 《府試中元觀道流步虛》詩:“玄都開祕籙,白石禮先生。” 明 陳子龍 《古樂府·五遊篇》:“雲笈傳吾道,祕籙署我名。”《續資治通鑒·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王曾 ﹞復上疏曰:‘國家受殊祥,膺祕籙,就嚴城之北隅,啟列真之祕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秘籙”是道教術語,指代一種神秘的文書或符箓,主要用于宗教儀式或記載神聖内容。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秘籙”由“秘”(隱秘、玄妙)和“籙”(文書、符箓)組成,字面意為“神秘的文書”。在道教中,它特指記載神祇名號、符咒或修煉法門的典籍,具有神聖性和儀式功能。

  2. 文獻例證

    • 唐代陳子昂《洛城觀酺應制》提到“青雲祕籙開”,形容秘籙如天界文書般莊嚴開啟。
    • 明代陳子龍《古樂府·五遊篇》中“祕籙署我名”,體現秘籙與個人修道的關聯。
    • 《續資治通鑒》記載宋代道教活動時,用“膺祕籙”強調皇家對道教經典的尊崇。
  3. 文化意義
    秘籙不僅是宗教實踐的工具,也反映了古代社會對神秘力量的信仰。它在詩詞中的運用,常象征超越凡俗的意境,成為文人表達道教思想或寄托理想的意象。

若需進一步了解道教符箓體系或具體典籍,可結合《道藏》等文獻深入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意思

《秘籙》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指神秘的書籍或典籍。主要用來指代保存着某種秘密、神秘或隱秘知識的書籍。

拆分部首和筆畫

《秘籙》這個詞的部首是“禾”和“米”,其中“禾”是指稻谷,表示與農業相關,“米”是指稻米,表示與食物相關。根據部首拆分,可以将《秘籙》這個字分為“禾”、“米”、“一”三個部分。在筆畫方面,它一共由14個筆畫組成。

來源

《秘籙》一詞最早出現在古書《史記》中。在《史記·吳太伯世家》中,有一段描述:“禹臯尺水,汩沒十年。下民則悔。吳太伯會諸侯于葛陂,得神書,以教後世。”其中的“神書”即是指《秘籙》。

繁體

《秘籙》的繁體字為「秘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秘籙》在古代寫法中,有些許差異。但總體上,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仍保持基本的形狀和結構。

例句

1. 我看了一本很神秘的《秘籙》。

2. 這個智囊團保管着一本保存了幾百年的秘籙。

組詞

1. 秘密 (mì mì):表示保密、隱蔽的事物。

2. 典籍 (diǎn jí):表示古代的經典著作或典籍。

3. 神秘 (shén mì):表示令人難以理解或解釋的事物。

近義詞

1. 神秘 (shén mì):指代難以解釋或理解的事物。

2. 神秘書 (shén mì shū):類似于《秘籙》,指代含有神秘知識的書籍。

反義詞

1. 公開 (gōng kāi):與秘密相對,表示公衆皆知的事物。

2. 明晰 (míng xī):與神秘相對,表示清楚明了的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