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嫋嫋亭亭 ”。亦作“ 褭褭婷婷 ”。纖柔輕盈貌。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那些嬝嬝婷婷體态,覷着剔團圓的明月伽伽地拜。” 清 曹寅 《南軒種竹》詩之三:“水文簾外立晴晝,嫋嫋亭亭三十竿。”《文明小史》第三九回:“至于腳小,更沒有好處,嫋嫋婷婷的一步路也走不來。”《孽海花》第九回:“頓時見那姑娘臉上呆一呆,就嫋嫋婷婷的走到東邊桌子上。”
“嫋嫋婷婷”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niǎo niǎo tíng tíng,主要用于形容女子姿态柔美輕盈,或事物美麗優雅。以下是詳細解釋:
形容女子體态柔美
該成語通過疊詞“嫋嫋”和“婷婷”強化表達效果:
擴展用法
也可用于形容自然景物或藝術作品的柔美意境,如月光下的竹影、舞蹈動作的飄逸等。
適用場景
常見于文學描寫、詩歌或贊美女性氣質的語境,例如:
“她嫋嫋婷婷地走來,宛如畫中仙子。”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的形象也曾以類似詞彙刻畫。
同義詞與異體寫法
該成語最早見于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描述女子拜月時的柔美姿态;清代曹寅《南軒種竹》詩中亦以“嫋嫋亭亭”形容竹影的優雅。
“嫋嫋婷婷”通過疊詞強化了柔美輕盈的意象,既可用于具象的女子儀态,也可引申至抽象的藝術美感。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文獻中的用例,可參考《西廂記》《紅樓夢》等古典作品。
《嫋嫋婷婷》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來形容柔美、婉約的樣子。描述某人或某物輕盈、纖細、優雅的姿态。
《嫋嫋婷婷》這個詞的部首是女,拆分為:嫋(23筆) 嫃(17筆) 嫃(18筆) 婷(11筆) 婷(11筆)。
《嫋嫋婷婷》這個詞來源于《詩經·小雅》中的《婉娈》篇,婉娈是表示柔美、婉約的意思,取其音義疊用而成。
在繁體中,詞組《嫋嫋婷婷》的寫法為「嬝嬝婷婷」。
在古代,嫋嫋婷婷這個詞的寫法為「姩姩庭庭」。
她站在舞台上,身姿嫋嫋婷婷,宛如一朵盛開的花。
嫋嫋婷婷的組詞有:嫋嫋、婷婷、嫃嫃、婷婷。
與嫋嫋婷婷意思相近的詞有:柔美、婉約、輕盈、飄逸。
與嫋嫋婷婷意思相反的詞有:粗犷、粗野、笨拙、加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