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俗僧的意思、俗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俗僧的解釋

凡庸的僧人。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歸心》:“俗僧之學經律,何異世人之學《詩》《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俗僧”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在不同文獻中較為統一,但部分解釋存在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俗僧”指凡庸的僧人,即修行、學識或境界較為普通的僧人。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詞典(如《漢典》《顔氏家訓》)中均有明确記載。

二、出處與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北齊顔之推的《顔氏家訓·歸心》,原文為:“俗僧之學經律,何異世人之學《詩》《禮》?”。此句通過對比,強調部分僧人雖研習佛經戒律,卻與世俗之人學習儒家經典無異,暗指其未能真正領悟佛學精髓。

三、其他解釋

部分網絡資料(如)提到“俗僧”可引申為“世俗中冒充僧人、僞裝虛僞的人”。但此說法多見于非權威平台,可能為現代語境下的引申義,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四、相關辨析

“俗僧”一詞以“凡庸僧人”為基本釋義,強調修行或學識的平凡性,其出處與經典文獻關聯緊密。若需進一步了解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可參考《顔氏家訓》原文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俗僧》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俗僧》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指行為像尚在俗世的人,或過着凡俗生活的僧侶。

拆分部首和筆畫

《俗僧》由部首組成。其中,“俗”部的部首是“人”字旁,它的五筆筆畫是6;“僧”部的部首是“亻”(人字旁),它的五筆筆畫是13。

來源

《俗僧》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中的思想和宗教信仰。在古代,僧侶是專門從事宗教活動和修行的人,他們應該遠離塵世,摒棄凡俗的欲望。然而,有些僧人出家後并未忘記世俗的欲望,而是繼續過着凡俗的生活,因此被稱為俗僧。

繁體

繁體字“俗僧”的寫法為「俗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然而,「俗僧」這個詞的古漢字寫法與現代并沒有太大差異,仍然是「俗僧」。

例句

1. 他自稱為俗僧,卻過着被塵世欲望所困擾的生活。

2. 這位俗僧在行為上與凡人沒有太大區别。

組詞

俗人、俗事、俗氣、僧人、僧侶、僧衆。

近義詞

和“俗僧”意思相近的詞彙有“凡僧”、“世俗僧”。

反義詞

和“俗僧”意思相反的詞彙有“真僧”、“出家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