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苦器的意思、苦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苦器的解釋

佛教語。指人的肉身。佛教以身為受苦之器,故稱。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方乃燒其苦器,製造華燈,願以此一光明徧照十方佛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苦器”是漢語中較為特殊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詞源學和語義學角度分層次解析:

一、本義溯源 “苦”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大苦,苓也”,本指味覺層面的苦澀感(來源:漢典網《說文解字》基礎釋義)。“器”在甲骨文中象形為盛物之皿,《爾雅》訓為“皿謂之器”,指代具體容器(來源:教育部《異體字字典》字形演變)。二字組合後,“苦器”可直解為承載苦澀物質的容器,如《齊民要術》記載的釀苦酒陶甕即屬此類器具。

二、哲學引申 在道家典籍中,“苦器”被賦予形而上的象征意義。《淮南子·精神訓》有“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之說,後世注家将肉身喻為“載苦之器”,強調軀體作為感受載體的屬性(來源:中華書局《淮南子集釋》)。

三、佛教轉用 佛教傳入後該詞獲得新解,《大智度論》第三十二卷載:“身為苦器,心為惱端”,将人體比作盛裝世間諸苦的容器(來源:中國佛學院《大藏經》電子版)。這一用法在《法苑珠林》等典籍中形成固定譬喻。

四、現代語義 《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時列出雙重釋義:①特指味苦的器皿;②佛教術語中喻指肉身(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第9卷)。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特定宗教文獻或哲學論述中。

網絡擴展解釋

“苦器”是佛教術語,指代人的肉身,強調身體作為承受苦難的載體屬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佛教認為肉身是“受苦之器”,即承載生老病死、欲望煩惱等痛苦的容器。這一概念體現了佛教對世俗生命本質的認知。

  2. 文獻出處
    南朝陳代徐陵在《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中寫道:“方乃燒其苦器,製造華燈”,此處“苦器”指通過焚化肉身(火葬)來象征脫離苦難,追求光明佛性。

  3. 字義分解

    • 苦:原指味覺之苦,引申為痛苦、磨難,佛教中更強調精神層面的煎熬。
    • 器:容器、載體,暗喻肉身僅是暫存靈魂的工具。
  4. 佛教背景
    該詞與“五蘊皆空”“無我”等思想相關,認為執着于身體會加深痛苦,需通過修行超越肉身局限。

若需進一步了解佛教身體觀,可查閱《大智度論》等經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騃滞阿史德葆車八政被離避懶步師遄邁春直從刑翠幄憚懾頂銀防潮房山石經肥遯鳴高諷呪豐莊複利根兒工種廣運鲑陽歡醼華望檢字接班人既廪謹飾居哀俊鳥客地礦術兩當铠鍊條瀝誠立邑眉睫潘縣辟水犀丕應潛穢喬張緻輕縠穹旻人情味兒神閑氣定十六字心傳十眠九坐實物地租失宜庶老夙愛鎖應窣雲天钺魏強無知妄作先論犧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