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穹蒼。 南朝 陳 徐陵 《陳文帝哀策》:“億兆何釁,穹旻遽傾。” 吳兆宜 箋注:“《爾雅》:穹蒼,蒼天也。又:秋為旻天。”《隋書·音樂志上》:“朱光啟耀,兆發穹旻。” 宋 王禹偁 《和楊遂賀雨》:“稚老無所訴,嗷嗷望穹旻。”
“穹旻”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ióng mín,其含義與“穹蒼”相近,均指代“天空”。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義
指天空,尤指廣闊無垠的蒼穹。古漢語中,“穹”本義為高起成拱形的天空,“旻”則特指秋季的天空(如《爾雅》中“秋為旻天”),二者結合後泛指整個天宇。
構成分析
古代典籍
文化内涵
該詞多用于詩文,帶有古典文學色彩,常見于表達對自然、命運的感慨或哲思。
“穹旻”是古漢語中對天空的雅稱,兼具形象性與詩意,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引申含義(如天命、自然規律等)。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爾雅》等典籍。
《穹旻》(qióng mín)是一個漢字詞語,表達着對天空廣闊遼遠、無邊無際的描繪。
穹(穴部)拆分部首:穴,總筆畫:9
旻(日部)拆分部首:日,總筆畫:5
穹旻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史記·封禅書》和《尚書·禹貢》兩部文獻。最初是用來形容天地廣袤的景象,代表着天空的高遠和遼闊。
穹旻的繁體字為「穹旻」。
在古代,「穹旻」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廣韻》将「穹」寫作「穹-hole」,《說文解字》将「旻」寫作「旻-旴太陽旁」。
1. 望穹旻,遙思遠方。
2. 登高望遠,穹旻一片。
穹闊、旻風、旻影、旻天
廣袤、遼闊、浩淼、無垠
狹隘、狹小、有限、封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