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書·大禹谟》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十六個字。 宋 儒把這十六字看作 堯 、 舜 、 禹 心心相傳的個人道德修養和治理國家的原則。 任繼愈 等《中國哲學史》第六篇第六章第四節:“ 朱熹 等認定這十六個字是 堯 舜 禹 三聖相傳的道統的真傳。以後 宋 儒稱為‘十六字心傳’。”參閱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
(2).借指傳家寶。《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 安老爺 ﹞滿臉堆歡的向公子道:‘此我三十年前故态也,便是裡頭這幾件東西,也都是我的青氈故物,如今就把這份衣鉢親傳給你,也算我家一個“十六字心傳”了。’”
“十六字心傳”是中國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源自《尚書·大禹谟》中的十六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宋代理學家(如朱熹)将其視為堯、舜、禹三代聖王相傳的治國與修身核心原則,也被稱為“聖人心法”。
分句含義:
曆史地位:
應用意義:
更多背景可參考《尚書》原文及朱熹《中庸章句序》。
《十六字心傳》是一個中文成語,意思是以十六個字為核心傳授心得或教誨。它強調用簡潔明了的言語傳遞重要的思想和教訓。
《十六字心傳》可拆分為“十六”、“字”和“心傳”。其中,“十六”的部首是“十”,筆畫數為2;“字”的部首是“子”,筆畫數為6;“心傳”的部首是“⼼”(心字旁),筆畫數為4。
《十六字心傳》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儒家文化。其繁體寫法為「十六字心傳」。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十六字心傳》中的字寫法可為「拾六字神傳」。古時的漢字形狀會更複雜一些,因此與現代常用字不完全相同。
他的教誨簡潔明了,真可謂是一篇《十六字心傳》。
十六言、傳授、心得、教誨、核心、思想、明了、簡潔
心經、妙語、箴言、金句、名言、格言
啰嗦、冗長、不明确、廢話、空話、無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