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六字心傳的意思、十六字心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六字心傳的解釋

(1).指《書·大禹谟》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十六個字。 宋 儒把這十六字看作 堯 、 舜 、 禹 心心相傳的個人道德修養和治理國家的原則。 任繼愈 等《中國哲學史》第六篇第六章第四節:“ 朱熹 等認定這十六個字是 堯 舜 禹 三聖相傳的道統的真傳。以後 宋 儒稱為‘十六字心傳’。”參閱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

(2).借指傳家寶。《兒女英雄傳》第三四回:“﹝ 安老爺 ﹞滿臉堆歡的向公子道:‘此我三十年前故态也,便是裡頭這幾件東西,也都是我的青氈故物,如今就把這份衣鉢親傳給你,也算我家一個“十六字心傳”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十六字心傳指中國儒家思想中相傳由堯、舜、禹一脈相承的十六字核心心法,語出《尚書·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其内涵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字義解析與哲學内涵

  1. 人心惟危

    “人心”指人的自然欲望與情感,“危”意為易陷于偏私、動蕩不安。強調凡人易受私欲幹擾而偏離正道。

  2. 道心惟微

    “道心”即天賦的道德本性,“微”指精微難察。說明道德本心隱微難顯,需通過修養方能體認。

  3. 惟精惟一

    “精”指精研義理,“一”為專一持守。要求以專注精神辨析天理人欲,堅守道德純粹性。

  4. 允執厥中

    “允”即真誠,“中”為不偏不倚的中道。主張以誠敬之心踐行中庸之道,實現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思想史地位

此十六字被宋明理學家奉為“聖聖相傳”的心法要義。朱熹在《中庸章句序》中将其定位為儒家道統的核心,認為其揭示了“存天理,滅人欲”的修養路徑。程頤更直言:“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凸顯天理與人欲的對立統一關系。


三、實踐意義

十六字心傳奠定了儒家内聖之學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心傳"詞條
  2. 《尚書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3. 《中國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十六字心傳"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十六字心傳”是中國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源自《尚書·大禹谟》中的十六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宋代理學家(如朱熹)将其視為堯、舜、禹三代聖王相傳的治國與修身核心原則,也被稱為“聖人心法”。

詳細解釋:

  1. 分句含義:

    • 人心惟危:指普通人的欲望容易偏離正道,需警惕其危險性。
    • 道心惟微:道心即符合天理的本心,微妙難明,需通過修養才能顯現。
    • 惟精惟一:強調專注精研與專一持守,以明辨道心與人心的區别。
    • 允執厥中:意為誠實地踐行中正之道,保持不偏不倚的平衡狀态。
  2. 曆史地位:

    • 儒家認為這是聖王治世的核心心法,從堯傳至舜、禹,再經湯、文王、周公、孔子等一脈相承。
    • 朱熹在《中庸章句序》中将其升華為儒家道統的核心依據,強調“存天理,滅人欲”的修養目标。
  3. 應用意義:

    • 個人層面:主張通過内省與克己複禮,達到道德完善。
    • 治國層面:要求統治者以中正之道治理國家,平衡各方利益。

其他說明:

更多背景可參考《尚書》原文及朱熹《中庸章句序》。

别人正在浏覽...

白帻筆底春風碧泉參戰軍層疊長安居大不易赤位垂手人麤麤玳瑁筵黕點赕物點放邸旅東趨西步二變二想繁漫奉玄歌童各執一詞共價鍵管幹顧睇旱歉和聲驩嘗火齊夾和僭黩驕詐賈殃箕颍巨藩類家臨財令妻六蠻慢駡沒爪蟹磨問穆肅目子錢拟經女嬃盤桓遣詞措意前瞻後顧旗識羣曲曲算三闾拓本殄除通叚透索萬緒千頭相命險詐銷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