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相傳為 黃帝 的明堂。《屍子·君治》:“夫 黃帝 曰合宮, 有虞氏 曰總章, 殷 人曰陽館, 周 人曰明堂,皆所以名休其善也。”《文選·張衡<東京賦>》:“必以肆奢為賢,則是 黃帝 合宮, 有虞 總期,固不如 夏癸 之瑤臺, 殷辛 之瓊室也。” 薛綜 注:“謂 黃帝 明堂,以草蓋之,名曰合宮。” 宋 秦觀 《代賀明堂禮畢表》:“始告虔于原廟,遂嚴配于合宮。”參閱 清 阮元 《揅經室集·明堂論》。
(2).同居一舍。謂不分居。 宋 葉適 《松阡雙蓮銘》:“物之并榮,示美於同。懿哉 程氏 ,千指合宮。其飲同壺,其飯同盂。”
“合宮”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黃帝的明堂
這是該詞最核心的曆史文化含義。根據《屍子·君治》等文獻記載,黃帝時期用于議政、祭祀的場所稱為“合宮”,後成為明堂的代稱之一。例如《文選·張衡<東京賦>》提到:“黃帝合宮,有虞總期”,薛綜注解釋為“以草蓋之,名曰合宮”,說明其建築特點。
同居一舍(不分居)
這一釋義較為少見,多用于描述同住一室的狀态。如宋代葉適《松阡雙蓮銘》中“同居一舍,謂不分居”,強調共同居住的概念。
綜合解析
“合宮”一詞的核心内涵與古代禮制建築相關,尤其在描述黃帝時期的政治、宗教空間時具有象征意義。其“同居”的引申義則屬于語境化用法,使用頻率較低。需注意,當前權威典籍中對此詞的記載較少,部分釋義可能源于後世文人的引申或考證(如清代阮元《揅經室集·明堂論》曾探讨相關概念)。
合宮(hé gō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合(hé)和宮(gōng)。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合:由右邊的扌(手)和左邊的龍組成,總共8個筆畫。
宮:由宀(寶蓋)和公組成,總共9個筆畫。
來源:
合宮源于古代音樂理論,指組合兩個音程成為一個和聲。後來引申為皇宮中女子和睦相處的廂房。
繁體字:
合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合宮
例句:
1. 他們的演唱合宮音樂時聽起來非常和諧。
2. 在古代宮廷裡,王後和嫔妃們合宮相處。
組詞:
合奏、合唱、合作、宮廷、宮殿、宮女
近義詞:
和諧
反義詞:
不和、不協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