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苦苦的意思、苦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苦苦的解釋

(1) [with all one's might]∶盡力;竭力

苦苦思索

(2) [painfully;hard]∶痛苦;辛苦

爸爸去世後,媽媽帶着我們苦苦地熬過了十八年

詳細解釋

(1).副詞。表示堅決、執着。 元 無名氏 《舉案齊眉》第一折:“那 梁鴻 是個窮秀才,幾能勾發達日子,你苦苦要嫁他怎的?”《水浒傳》第六七回:“ 盧俊義 慌忙拜道:‘若是兄長苦苦相讓着, 盧某 安身不牢。’” 郭小川 《礦工不怕鬼》詩:“我們既要與自然界的困難苦苦周旋,又要與貌似強大的敵人死死作對!”

(2).副詞。表示十分懇切。《水浒傳》第四一回:“多感 晁頭領 并衆豪傑苦苦相留。”《醒世恒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他苦苦要留,必有緣故。” 巴金 《懷念蕭珊》三:“他在隔離病房裡苦苦地等候母親病情的好轉。”

(3).副詞。形容煞費苦心。《西遊記》第三五回:“潑魔苦苦用心拿我,誠所謂水中撈月。”《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六回:“你苦苦的打聽他做什麼呢?” 歐陽山 《苦鬥》四一:“那是一種什麼樣子的幻想,值得你這麼苦苦追求的?”

(4).副詞。苦字重言,表示痛苦很深。 唐 唐彥謙 《宿田家》詩:“明朝怯見官,苦苦燈前跪。”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 鶯鶯 泣謝曰:‘今當改過自新,不必娘自苦苦。’” 巴金 《家》二五:“她苦苦居孀,把我養育成人。”

(5).佛教語。指由寒熱饑渴等苦緣所生之苦惱。《大乘義章》三:“從彼苦緣,逼而生惱,名為苦苦。” 五代 齊己 《酬元員外見寄八韻》:“衆人忘苦苦,獨自愧兢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苦苦”是現代漢語中具有雙重詞性的複合詞,其語義根據語境呈現不同特征:

一、副詞用法(表示動作狀态) 指不遺餘力地持續進行某種行為,常帶有艱難或執着的感情色彩。例如“苦苦哀求”“苦苦思索”,《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指出該用法強調行為的強度與持續性,多用于修飾動詞性短語。在文學語境中,其隱含的艱辛程度常構成叙事張力,如魯迅作品中人物“苦苦掙紮”的描寫。

二、形容詞用法(描述事物屬性)

  1. 味覺範疇:特指類似黃連的刺激性味覺體驗,《漢語大詞典》将其與“甘”“甜”構成反義關系,常見于中藥學描述,如“這劑藥味道苦苦的”。
  2. 引申比喻:現代漢語中拓展為對艱難處境的隱喻,如“苦苦的人生”構成詩化表達,《新華成語詞典》收錄該用法時強調其修辭功能。

需特别說明的是,副詞與形容詞用法的區分關鍵在于語法功能:前者修飾動作,後者限定事物屬性。此釋義體系參照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現代漢語虛詞詞典》與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實詞辨析手冊》的學術框架。

網絡擴展解釋

“苦苦”是一個漢語疊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來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類解釋:

一、日常語境中的含義

  1. 副詞用法
    表示“竭力、執着地”,強調行為或思考的專注與堅持。例如:

    • 他苦苦思索解題方法()。
    • 科學家苦苦追求真理()。
  2. 形容詞用法
    描述“痛苦、艱辛的狀态”,多指因困境或情感折磨産生的苦楚。例如:

    • 母親苦苦支撐家庭多年()。
    • 戰亂中百姓過着苦苦的生活()。

二、佛教術語中的特殊含義

在佛教理論中,“苦苦”是“三苦”之一,指由外界逼迫直接引發的痛苦,如寒暑、饑渴、疾病等生理或環境帶來的苦()。例如:

“寒熱交迫時,衆生受苦苦所縛。”

補充說明

“苦苦”通過疊字強化了“苦”的程度,既可用于具體行為(如努力),也可用于抽象感受(如煎熬)。其語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日常使用中更側重主觀的堅持或客觀的磨難。

别人正在浏覽...

挨挨擠擠案伯背弓秉要執本不分高下不請之法刺宋案蹿勁打視德馨颠癡墊發二扯子訪質奉行符拔感光紙跟馬躬己貴齊瞽曠汗如雨下禾堂哄動話泉戶鈎篲泛畫塗積分饑潰精警決絕靈機零茂流花齧臂為盟破題前韻橋樓情根情愫齊雲戰艦诠正确鑿如晤掃榻傷挫深仇大恨屬毛離裡書叙厮侵蘇小妹訴怨鐵腳詭寄頭稍推宅王瓜穩定閑竄仙丹嚣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