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clusive;authentic] 真實;确實
确鑿的證據
真實;确實。 清 吳骞 《<扶風傳信錄>序》:“年經月緯,排日按時,晦明風雨,歷歷無爽,較得之傳聞者為确鑿可據。” 太平天囯 洪秀全 《戒浮文》:“語語确鑿,不得一詞嬌艷,毋庸半字虛浮。” 金河 《重逢》:“抓這樣的案例,并且做到實事求是、證據确鑿,經得住時間的考驗,是十分費力的。”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确鑿漢語 快速查詢。
“确鑿”是一個形容詞,表示事實或證據真實可靠、不容置疑。以下是詳細解釋:
語義特征
強調事實或證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常用于法律、學術等需要嚴謹性的場景。例如“确鑿可據”指依據充分可信。
語境應用
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中的完整内容。
确鑿(què záo)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事實明确,毋庸置疑。它用來形容某個事物或陳述的内容具有明确證據或可靠的真實性。
确鑿的部首是“石”,總共有11個筆畫。
确鑿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在繁體字中,确鑿的寫法為「確鑿」。
古代寫确鑿的方式稍有不同,它的古文寫法為「确穫」,但後來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寫法。
1. 他提供了确鑿的證據,證明自己是無辜的。
2. 這份報告中的數據是确鑿的,我們可以依靠它做出決策。
确鑿證據、确鑿無疑、确鑿性、确鑿不移。
确定、确信、真實。
虛假、不确實、不可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