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诠正的意思、诠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诠正的解釋

評定人才的等級。詮,通“ 銓 ”。《晉書·卞壸傳》:“可謂生事不以禮,死葬不以禮者也。虧損世教,不可以居人倫詮正之任。”參見“ 九品中正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诠正,漢語複合詞,由“诠”與“正”兩個語素構成。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诠”指闡釋事理、詳述原委,《說文解字》注“诠,具也”,即完備說明之意;“正”含糾正、匡正之義,如《論語》有雲“政者,正也”(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二字合稱“诠正”,指對文本、觀點或事物的系統闡釋與精準修正,常見于學術考訂與文獻校勘領域。

該詞在古典文獻中可見實際應用,例如清代考據學家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時,多次采用“诠正舊說”的表述(來源:中華書局《說文解字注》)。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專業語境,特指通過嚴謹論證對既有結論的補充完善,如古籍整理時“诠正訛誤”(來源:北京大學《古代漢語通論》)。

網絡擴展解釋

“诠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評定人才等級
    這是該詞的核心含義,源自古代铨選制度(如九品中正制)。诠,通“铨”,指量才授官;正,指公正評判。例如《晉書·卞壸傳》中提到“诠正之任”,即指負責人才選拔的職責。

  2. 糾正錯誤觀點(次要含義)
    部分現代解釋認為“诠正”可引申為對錯誤觀點或行為的辯駁與糾正,但這一用法在權威古籍中較少見,可能是現代語義的擴展。


二、詞源與結構


三、使用場景

  1.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員選拔制度,如“九品中正制”相關記載。
  2. 現代語境:若用于“糾正錯誤”,需結合上下文判斷是否合理,建議優先使用傳統釋義。

四、注意事項

别人正在浏覽...

班散抱肚标挺不回殘疾人活動日柴簾暢道是淳樸道録大天光點水點胸洗眼奮舋浮頭滑腦符譣改曆幹渠臯呂宮漏公文勾垂合該華敏皇組見異思遷狡賓驚逐金昴靳世具有開竅科道兩衙門枯膓覽究連筩留言婁山關馬首棉線缪紾評論家屏移譬喻乾糒謙讓未遑麒麟殿清風峻節罄宇身勢學神玺市卒鼠壤屬讬絻钺沃焦誣謬烏銅閑日宵會蟹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