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握要旨和根本。《漢書·藝文志》:“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
“秉要執本”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ǐng yào zhí běn,其核心含義是抓住事物的要害和根本。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解析:
引申義: 強調處理問題時需直擊核心,避免被細枝末節幹擾,體現高效務實的思維或方法。
“道家者流,蓋出于史官,曆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然後知秉要執本。”
——意為道家學派通過總結曆史規律,提煉出抓住要害的治國處世之道。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詳細背景或例句,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權威詞典。
秉要執本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堅持守持原則、始終不渝。下面将對該成語進行拆分、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以及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解釋。
秉(禾):表示拿着禾的束彎曲的手\n 執(扌):表示手握物體\n 本(木):表示樹幹的形狀
秉要執本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孝經·宗子》中的一句話:“秉辔持衡,擇善而從。”這句話意思是,抓緊馬的缰繩,穩定衡器,選擇好的道德行為來追隨。後來人們将其引申為遵循原則,堅持始終。
秉要執本的繁體寫法為「秉要執本」。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秉要執本」的寫法與現代相似。
他一直秉要執本,堅守自己的原則,從不動搖。
秉持、執着、本質、秉公、執法
忠誠、堅定、一貫、恪守、始終如一
變化、搖擺、違背、放棄、不堅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