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袴具的意思、袴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袴具的解释

腰带上的饰具。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一:“腰带乃是九环十三环带也。言环,即今之带上金玉等名具也。俗曰袴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袴具(kù jù)是古代服饰文化中的专有名词,指配套穿戴的裤类服饰及其附属装饰品,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本义:古代裤子的统称

“袴”即“裤”的古字,指下身穿着的衣物;“具”表示成套的物件。因此“袴具”可泛指完整的裤装。例如:

二、引申义:裤装配套装饰品

特指与裤子搭配使用的腰带、系带等配件,常见于贵族服饰:

文化背景

“袴具”在魏晋至唐代尤为盛行,是士族阶层彰显身份的象征。如《晋书》记载贵族子弟“锦衣袴具”的奢靡风尚,后衍生“纨绔子弟”的贬义典故。


参考资料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班固《汉书·叙传》(中华书局校勘本)
  3. 刘昫《旧唐书·舆服志》(中华书局标点本)

网络扩展解释

“袴具”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kù jù,主要指古代腰带上的装饰配件,属于服饰文化中的细节元素。以下为补充解释及相关信息:

基本释义

相关词汇与用法

  1. 成语关联:

    • 如“膏粱纨袴”,形容富贵人家不务正业的子弟,其中“纨袴”即指华美的裤子,与“袴具”同属服饰文化范畴。
    • “坏裳为袴”则暗含服饰改制或生活变迁的比喻。
  2. 文化背景:

    • 古代腰带不仅是束衣工具,更是身份象征。贵族常以珍贵材质制作“袴具”,彰显地位。

注意事项

如需其他扩展信息(如具体历史演变或考古实例),请提供更权威的资料来源以便补充。

别人正在浏览...

百利剥斲碑表变容改俗拆号朝天撤诉吃通踹足初生麤衣粝食荡海拔山钿合地中海递奏断绝地对揖恶积祸盈阿谀烽炉子覆盆宫槐宫烛狗偷鼠窃灌寖鬼哭神惊好彩黑郁黄墨见财剪切力寂处节料钱苛慝烈野零余李清照柳条帽美諡门史你箇农村鞶缨凭仗抢劫犯千秋宴歧出罄地情恕琼爵三鲜时衣甩手掌柜书禀庶妾耥稻退稿驮架为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