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白漢稻的意思、白漢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白漢稻的解釋

一種水稻名。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水稻》:“《廣志》雲:南方有蟬鳴稻,七月熟;有蓋下白稻,正月種,五月穫;穫訖,其莖根復生,九月熟。青芋稻,六月熟;累子稻;白漢稻,七月熟。此三稻:大而且長,米半寸,出 益州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白漢稻"是一個相對罕見的古稻種名稱,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與農史研究進行解釋。根據漢語詞典釋義及農業史資料,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白漢稻指中國古代長江流域(尤其是江南地區)種植的一種晚熟型粳稻品種,以米粒色白、耐寒性強著稱。"白"形容米質晶瑩潔白,"漢"源于古代對長江中下遊的泛稱(如"江漢平原"),"稻"即水稻作物。該品種在唐宋文獻中多見記載,屬當時的重要栽培稻種之一。

二、特征與産地

  1. 形态特征

    稻穗較長,谷粒飽滿,脫殼後米粒呈玉白色,透明度高,煮飯香氣濃郁。因生育期長,成熟晚于早稻,故耐低溫與陰雨環境,適宜江南水網密布的氣候。

  2. 曆史分布

    主要分布于長江中下遊平原及太湖流域,如唐代《四時纂要》提及"白漢稻宜吳越之地",宋代《禾譜》亦載其"多種于蘇湖熟地"。其種植與古代"蘇湖熟,天下足"的糧食供給密切相關。

三、文化價值與記載

白漢稻在農史中代表江南精耕稻作的典範。南宋《陳旉農書》稱其"粒大而味甘,歲充貢米",說明其曾作為貢品;明代《天工開物》則對比其與占城稻的適應性,突顯本土稻種優勢。該品種的命名亦反映古代以産地與性狀結合的傳統命名方式(如"白漢"對應地域,"稻"标識物種)。

四、現代認知

現代農學考證認為,白漢稻可能屬晚粳稻亞種,因明清後高産稻種推廣而逐漸稀少。當代部分農業遺産保護項目(如湖州"菰米"複興計劃)嘗試複原類似古稻種,但白漢稻的具體基因譜系仍需進一步研究。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白漢稻”是一個古代水稻品種的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釋

白漢稻(拼音:bái hàn dào)指中國古代南方地區的一種水稻,最早記載于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其特點是稻粒較大且長(“米半寸”),成熟期為農曆七月,主要産自益州(今四川地區)。

文獻來源

該詞出自《齊民要術·水稻》引用的《廣志》内容:

“南方有蟬鳴稻,七月熟……白漢稻,七月熟。此三稻:大而且長,米半寸,出益州。”

補充說明

部分網頁(如)将其解釋為“無價值之物”的成語,但這一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屬于現代網絡誤傳。建議以《齊民要術》等古籍記載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璈管謗嗤幫倒忙别屋駁龍儀同蒼勁草頭谶緯沖殻子雌牙扮齒詞獄悴族粗心大意電閃噩運憤咤膚語該班兒幹子公誠顧嘴海夷道和簡黃銅皇宗江城子賤名進領九轉丹雞蹠絶命詞廊檐略術縷解脈診梅須猛壯内室内侄女皮肉愆怠怯怛欽怆散想盛聘省問設席史料失貌售迹四肢百骸隨緣太皇太後太陽穴潭瀹危石渥然先媪仙篇賢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