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措口的意思、措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措口的解釋

措詞,開口。 金 王若虛 《<孟子>辨惑》:“ 張九成 最號深知者……對 齊宣 、 湯 、 武 之問,辨 任 人食色之惑,皆置而不能措口。嗚乎? 孟 之意難明如此乎!” 清 陳康祺 《燕下鄉脞錄》卷一:“ 餘棟 父喪未葬,若隱忍行走,則講書至‘宰我問三年’章,何以措口于天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措口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動詞,《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措辭開口”,指在特定語境下難以組織語言或不便直接表達的心理狀态。該詞由“措”(處置、安排)與“口”(言語表達)兩個語素構成,詞源可追溯至《禮記·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中關于語言組織的哲學思考。

在古代文獻中,措口多用于描述面對敏感話題時的語言困境,如《資治通鑒》注疏記載官員在朝堂議政時“有所顧忌而未能措口”的記載。現代語境中,該詞保留着“難以啟齒”的核心語義,常出現在需要委婉表達的場景,例如人際交往中的尴尬話題或專業領域的禁忌讨論。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收錄了該詞在江淮官話區的特殊用法,指代因情緒激動導緻的言語障礙現象。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教材中特别指出,措口的語用功能體現了漢語“意在言外”的表達傳統。

網絡擴展解釋

“措口”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是措辭、控制言辭,強調在表達時對語言的謹慎處理。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用法與示例

  1. 古代文獻中的用法:

    • 金代王若虛在《<孟子>辨惑》中提到:“皆置而不能措口”,意為面對問題時難以找到合適的言辭回應。
    • 清代陳康祺《燕下鄉脞錄》中:“何以措口于天下”,強調在特定情境下需謹慎表達。
  2. 現代釋義: 多用于形容在複雜或敏感場合中謹慎措辭,常見于書面語或正式語境,現代口語中使用較少。

補充說明

若需更深入的文獻例句或曆史溯源,可參考《孟子》相關注解及明清筆記文集。

别人正在浏覽...

八字沒一撇貶剝蓖麻蠶齒少氣鋭侈窳酬酢聰明一世蹙郁東園公敦煌石窟發奸露覆煩悖煩惱覆杅高河閣臣海蛇航葦含涕黃房孔約昆嶽攬蔓勞形梁父令星理弄旄車毛毛細雨茅齋南畫年少逆阪走丸怒斥迫速蒲姑千古獨步牽強附合起龍趨阙商旅深室十重壽期手提包守正堂布湯夫人桃實圖條緒挺床亭燧痛咽咽退卯望塵奔潰小市瑕竅協力習非勝是心浮氣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