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阻隔;分離。 唐 喻凫 《送武瑴之邠甯》詩:“悠然一暌阻,山疊虜雲重。” 唐 無可 《晚秋酬姚合見寄》詩:“蕭條人外寺,暌阻又經年。” 宋 秦觀 《夜遊宮》詞:“況是傷心緒,念個人又成暌阻。”
“暌阻”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 kuí zǔ,意為阻隔或分離,多用于描述地理、情感或事物發展中的隔閡與停滞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不同詞典對“暌阻”的釋義略有側重: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上述來源。
暌阻是一個漢字詞語,暌指的是“隔開”、“相距遠”,阻則意味着“阻礙”、“阻止”。合在一起,暌阻表示兩種或多種事物相隔遠遠,互相阻礙或阻止。
暌阻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是:
暌:心部(忄)+ 爾部(回)+ 二畫(匕)
阻:阜部(阝)+主部(且)+四畫(⺅)
暌阻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古時候暌阻的寫法是「懘」,指的是相距很遠,無法見面。後來經過演變和簡化,寫作了現在的形式「暌阻」。
暌阻的繁體字為「暌阻」。
在古代,暌阻的寫法是「懘」,由「忄」和「幟」組成,「忄」表達心思,「幟」則代表阻隔、擋住的意思。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暌阻:
1. 兩人的感情深厚,但距離的暌阻使他們無法常常見面。
2. 這場大雨給交通帶來了暌阻,導緻道路擁堵。
一些與暌阻相關的詞彙:
組詞:阻隔、隔膜、阻滞、障礙
近義詞:距離、相隔、阻礙
反義詞:連接、交流、順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