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官名。扶持瞽師,兼掌作樂。《周禮·春官·眡瞭》:“眡瞭,掌凡樂事,播鼗、擊頌磬、笙磬,掌大師之縣,凡樂事相瞽。” 賈公彥 疏:“按《序言》,眡瞭三百人,皆所以扶工。以其扶工之外無事而兼使作樂。”《梁書·蕭子雲傳》:“臣比兼職齋官,見伶人所歌,猶用未革牲前曲。圜丘眡瞭,尚言‘式備牲牷’。”
“眡瞭”是漢語中較為生僻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形、古籍文獻及權威辭書三個角度解析:
一、字形與讀音 “眡”為“視”的古字,《說文解字》注“眡,瞻也”,本義指觀察、注視;“瞭”在《廣韻》中釋義為“目明也”,指視力清晰。二字連讀為shì liǎo(現代漢語讀音),強調視覺層面的明察能力。
二、古籍文獻釋義
周代樂官職能:據《周禮·春官》記載,周代設“眡瞭”官職,負責“掌凡樂事,擊頌磬、笙磬”,專司禮樂演奏時的擊磬與視力輔助(如辨别樂位、觀察儀式進程),屬禮樂制度中的技術官職。
視覺狀态的引申: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引《禮記·仲尼燕居》“治國其如示諸掌乎”,以“眡”喻指對事物的透徹認知,結合“瞭”的目明義,可引申為“洞悉事物本質的能力”。
三、現代辭書定義 《漢語大詞典》綜合古籍用例,将“眡瞭”釋為“視覺明察,引申指對事物觀察入微”,并标注其古義特指禮樂官職。當代《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則強調該詞多用于先秦文獻,後世逐漸被“視瞭”“明察”等詞替代。
參考資料:
“眡瞭”是一個古代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從字源和文獻使用背景綜合解析:
“眡瞭”最早見于《周禮》,是周代樂官體系的官職名稱,主要職責為扶持盲人樂師(瞽師)并協助管理樂事。具體職能包括擊奏頌磬、笙磬等樂器,并負責在祭祀等重大禮儀中協調盲人樂師的演奏(《周禮·春官·眡瞭》記載)。
眡(shì)
通“視”,本義為觀察、照料,在官職語境中引申為監督樂事。古注中特别說明其有“如;比”的類比含義,如《周禮·天官·食醫》用四季特性類比飲食調配标準。
瞭(liào)
此處取監察、遠望之意(非現代“了望”簡化字),原指眼目明亮。結合官職職能,可理解為通過敏銳觀察來協調樂事,如《孟子》用“眸子瞭焉”形容明察秋毫的狀态。
該詞特指周代樂官中兼具輔助職能與監察職能的職位,需同時具備音樂技能和管理能力。其人員編制達三百人(《周禮·序官》),說明在古代禮樂制度中的重要地位。
現代漢語中已無實際使用場景,僅作為古漢語研究或文獻解讀中的專業詞彙出現。其中“瞭”字在現代漢語中簡化為“了”,但在此詞中仍需保留原字形讀音。
建議查詢《周禮》原文或漢代鄭玄注、唐代賈公彥疏等古代注疏,可深入了解其曆史背景。
闆閣悲良弓不支草木蕭疏長镵城陵矶遲豫醋勁兒但歌大舜冬假東門眼惡德遏障坊牌方聞科凡陋奮舋灌滕谷草鶴操呵擁黃口孺子皇宗見風是雨犍牛幾度譏罵斤斧近侍繼日飓風闚閃牢禮量酒論調旁通曲暢萍水青蓮宮趨營熱度仍疊椉雲詩格受保人收降雙蛾殊間孫婿僋俕桃葉女童稂屯弁土宜危堕炜如違式危心五茸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