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鋪有錦褥的座位。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卷一:“東西相向,引僕射降階就褥位,直省官贊揖。”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建炎元年三月丁酉》:“ 金 人冊 張邦昌 為皇帝……前期,有司設褥位於 宣德門 外。”《宋史·禮志五》:“既降輦,太常卿前導至褥位南向立,奏請行禮。”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秦桧》:“ 秦檜 恬不為意,盡遣部省吏人迎之。朝見使人必要褥位,此非臣子之禮。”參閱《宋史·輿服志一》。
褥位是由“褥”與“位”組合而成的漢語詞彙。根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褥”指坐卧時墊在身體下方的布制或棉制鋪墊物,如床褥、被褥;而“位”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列中庭之左右謂之位”,引申為位置、處所或身份地位。因此,“褥位”可解作與床褥相關的空間位置或禮儀性鋪陳,例如古代祭祀、宴席中鋪設褥墊的特定席位。
部分文獻中可見該詞的引申用法。如《宋史·禮志》記載皇家祭祀時“設褥位于壇之東南”,指鋪設禮褥的方位;清代《紅樓夢》第五十三回描述賈府年節布置“正堂上錦褥位設”,特指鋪設華貴坐褥的主賓席位。此類用法多與傳統文化中的空間禮制相關,體現古代社會對座次、方位的規範。
“褥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結構解析如下:
“褥位”指鋪有錦褥的座位,常見于古代禮儀或官方場合,用于表示尊貴或特定的儀式位置。例如:
該詞主要見于宋代及以後的史料和文學作品,例如:
現代漢語中“褥位”已非常用詞,僅見于古籍研究或曆史文學領域。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宋代史料原文。
闇暝别鹄怖駭不知人察脈镵刻大馬趴盜粜德憲風流才子奉祝伏祭婦子告譴謌舞公論公祖怪憾桂館海裡猴兒行政訴訟法烘烘紅燒肉緩土恢炱回望降調幾格金正課料窺朝萊孱牢肕了見領峤鳗鲡鳗絲毛裘面衣木産木铎女子排斡仆妾竅星齊貝寝苫枕土窮愁潦倒上陽山南海北使酒駡座獅子搏兔蘇合醍齊陀陀萬物之靈文性無千待萬香草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