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畏途的意思、畏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畏途的解釋

[a dangerous road—a perilous undertaking] 險惡可怕的路徑,比喻做起來很危險和艱難的事

畏途巉岩不可攀。——李白《蜀道難》

他将此視為畏途

詳細解釋

見“ 畏塗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畏途"是漢語中具有豐富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本義 該詞最早見于《莊子·達生》"夫畏途者,十殺一人,則父子兄弟相戒也",原指危險難行的道路。《漢語大詞典》指出其本義為"艱險可怕的道路",強調地理環境帶來的直接威脅。

二、語義延伸 在語言發展過程中,"畏途"衍生出比喻義,指代令人畏懼、不願接觸的事物。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為"比喻不敢做的事情",常用于描述心理層面的回避态度,如"改革初期,下海經商被多數人視為畏途"。

三、語用特征 現代漢語中主要作書面語使用,常見于兩種結構:

  1. 動賓結構:"視為畏途"(教育部《現代漢語常用詞表》收錄)
  2. 定中結構:"畏途心理"(北京大學語料庫高頻搭配)

該詞保留着莊重的語體色彩,多用于論述社會現象或人生抉擇的語境。語言學研究表明,"畏途"的語義重心已從具象空間轉向抽象認知,反映漢民族"以物喻志"的思維方式。

網絡擴展解釋

“畏途”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本義

指險阻可怕的道路,常見于古代詩文。例如:

二、比喻義

泛指危險、困難或令人畏懼的事物,強調因風險或難度而使人不敢輕易嘗試。例如:

  1. 危險之地:如清代袁枚《新齊諧》提到某地因有怪物出沒,被當地人“視為畏途”。
  2. 艱難之事:如“他将經商視為畏途”,表達對挑戰性事務的回避态度。

三、其他用法

部分文獻中引申為“苦差”,指令人厭煩或難以完成的任務(如清代李漁《閑情偶寄》中提及園藝勞作被看作“畏途”)。

“畏途”既可指具象的危險道路,也可抽象比喻為心理或現實中的艱難挑戰,核心含義均圍繞“因危險或困難而生畏”展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柏梁殿白棠倍立方問題惼懆步虛猜怨暢惬乘危乘虛蹈隙稠缛刺撓璀粲摧鋤粗缞斬打離婚倒數方程德全短計腹心疾貫鮮赫熹吰吰闳識孤懷黃連木簡兵徼亂醮台捷口既灌急呼呼金繭糾纆考慎羸疢六醴黴瘠面有難色明洽密斯脫貧婦起集崎岖不平桑苎翁賞罰石醋醋十二旒時魚瘦容司田讨罰汀滢同考試官咼堕髻烏剌赤無資格限度響蔔羨利仙芝崄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