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餽饷的意思、餽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餽饷的解釋

1.饋贈財物。餽,通“ 饋 ”。《三國志·吳志·劉繇傳》:“ 繇 長子 基 ……居 繇 喪盡禮,故吏餽餉,皆無所受。”

2.軍糧。 宋 蘇轼 《代張方平谏用兵書》:“至於遠方之民,肝腦屠於 * ,筋骨絶於餽餉……陛下必不得而見也。”《明史·太祖紀一》:“懸軍深入,餽餉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

3.送飯。《三國志·魏志·常林傳》“於是鹹共嘉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性好學, 漢 末為諸生,帶經耕鉏。其妻常自餽餉之, 林 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4.引申指款待。 宋 蘇洵 《上韓樞密書》:“凡郡縣之富民舉而籍其名,得錢數百萬,以為酒食餽餉之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餽饷(kuì xiǎng)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兩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軍事供給:指古代向軍隊或駐防人員提供糧草、物資的行為。例如《漢書·食貨志》中“轉漕關東粟以餽饷京師”,此處強調物資運輸的職能。
  2. 禮節性贈送:引申為以財物贈予他人表達心意,如《禮記·曲禮》記載“餽饷之禮,所以交賓客也”,體現社會交往中的禮儀規範。

二、詞源考據 該詞由“餽”(同“饋”,給予)和“饷”(供給食物)組合而成,最早見于先秦文獻。《說文解字》釋“饋”為“饷也”,表明二字互訓關系。宋代《廣韻》注音為“求位切,祥亮切”,與現代讀音存在演變差異。

三、使用語境 現代漢語中,“餽饷”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或古典文學解讀,如《三國志》描述軍需調配時常出現該詞。日常表達中已被“饋贈”“補給”等現代詞彙替代。

網絡擴展解釋

“餽饷”是“饋饷”的異體寫法,其中“餽”通“饋”,兩詞含義相通。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饋贈財物
    指向他人贈送財物或禮物,表達敬意或謝意。
    例:《三國志·吳志·劉繇傳》提到“故吏饋饷,皆無所受”。

  2. 運送糧饷
    特指為軍隊運輸糧食、物資等後勤保障。
    例:宋曾鞏《上歐陽學士第二書》中“數千裡饋饷”。

  3. 款待、招待
    引申為以食物或財物招待他人。
    例:宋朱弁《曲洧舊聞》記載“饋饷滋盛”。

  4. 糧饷本身
    直接指代軍隊所需的糧食和物資。
    例:《明史·李善長傳》提到“主饋饷,甚見親信”。

  5. 軍糧
    特指戰時軍隊的糧食供應。
    例:蘇轼《代張方平谏用兵書》中“筋骨絕于饋饷”。

二、使用注意

三、來源說明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用例及現代詞典釋義,完整内容可參考《三國志》《明史》等文獻,或查閱、2、4、6的原始出處。

别人正在浏覽...

欸欸筆底春風菜戶成趣辭訟淙琤村雞錯字砥節度矩藩鎮割據奉循諷議富兒附就歌舫恭承弓絃寡見管擅關子袿袍規正椁帱過朱黑體字核驗回鄉糨糊檢會皛白釂客警懼荊人久慕袀袨開大内閣鳥田牛仔庖犧蓬門撲楞陗陿青編柔仁山腳沙塗省校雙豆塞聰朔旦書籤隨方就圓頹喪外力枉帆象郎小商邪戞膝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