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馈赠财物。餽,通“ 馈 ”。《三国志·吴志·刘繇传》:“ 繇 长子 基 ……居 繇 丧尽礼,故吏餽餉,皆无所受。”
2.军粮。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至於远方之民,肝脑屠於 * ,筋骨絶於餽餉……陛下必不得而见也。”《明史·太祖纪一》:“悬军深入,餽餉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
3.送饭。《三国志·魏志·常林传》“於是咸共嘉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性好学, 汉 末为诸生,带经耕鉏。其妻常自餽餉之, 林 虽在田野,其相敬如宾。”
4.引申指款待。 宋 苏洵 《上韩枢密书》:“凡郡县之富民举而籍其名,得钱数百万,以为酒食餽餉之费。”
“餽饷”是“馈饷”的异体写法,其中“餽”通“馈”,两词含义相通。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馈赠财物
指向他人赠送财物或礼物,表达敬意或谢意。
例:《三国志·吴志·刘繇传》提到“故吏馈饷,皆无所受”。
运送粮饷
特指为军队运输粮食、物资等后勤保障。
例: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二书》中“数千里馈饷”。
款待、招待
引申为以食物或财物招待他人。
例:宋朱弁《曲洧旧闻》记载“馈饷滋盛”。
粮饷本身
直接指代军队所需的粮食和物资。
例:《明史·李善长传》提到“主馈饷,甚见亲信”。
军粮
特指战时军队的粮食供应。
例:苏轼《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中“筋骨绝于馈饷”。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用例及现代词典释义,完整内容可参考《三国志》《明史》等文献,或查阅、2、4、6的原始出处。
餽饷(kuì xiǎng)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给别人送的礼物或报酬。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右边是“食”部,表示与食物相关的意义;左边是“鬼”部,表示祭祀。餽饷的拆分笔画为14画。
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文化。在古时,人们在特殊的节日或仪式上会给神灵或上级领导献上食物作为礼物,以表达敬意和感谢。这个传统慢慢演变为现在所说的“餽饷”,表示给别人赠送礼物或报酬。
在繁体字中,餽饷的写法为饋餉。
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古时餽饷的写法有所变化。有一种说法认为古代称为“頁傷”,意思是给予上级或长辈的礼物。而另一种说法认为其古代写法为“餽湘”,表示给予美味食物的赏赐。
以下是一些关于餽饷的例句:
与餽饷相关的组词有:餽赠、餽送、餽贈、餽金等。
其近义词包括:礼物、报酬、赠品等。
反义词可以是:索要、剥夺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