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正的意思、規正的詳細解釋
規正的解釋
(1) [admonish]∶規勸改正
互相規正
規正風俗
(2) [clear and neat]∶規整
他們圍坐成一個不很規正的圓圈
(3) [etiquette;amenity] 〈方〉∶規矩
詳細解釋
(1).規勸匡正。《左傳·襄公十四年》“大夫規誨” 晉 杜預 注:“規正諫誨其君。”《南史·孔奂傳》:“ 奂 在職清儉,多所規正, 宣帝 嘉之。”《說郛》卷六6*四引 元 馮夢周 《續積善錄》:“今子弟之失其大者有三:自少即思衣服之鮮華,飲食之豐美,惟利己之嬌惰安逸,而不恤人之規正,一也。” 老舍 《趙子曰》第十九:“親熱的時候呢,也别忘了互相規正;冷淡的時候呢,也不必彼此怨謗。”
(2).校正,改正。《新唐書·儒學傳上·曹憲》:“ 煬帝 令與諸儒譔《桂苑珠叢》,規正文字。”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内閣三·絲綸簿》:“然代言視草,尚須存藳,豈有聖斷處分,寄草創於近弼,而條拟本案不留一字,他日誰為将順,誰為規正,又從何辨之?”
詞語分解
- 規的解釋 規 (規) ī 畫圓等的儀器:圓規。兩腳規。 法則,章程,标準:規則。法規。常規。清規戒律。 格局,範圍:規模。 相勸:規盡力。規谏。規正(a.規勸,匡正;b.整齊;c.規矩)。規勉。 謀劃:規劃。規約。 筆畫數:; 部首:見; 筆順編號:
- 正的解釋 正 è 不偏斜,與“歪”相對:正午。正中(峮 )。正襟危坐。 合于法則的:正當(刵 )。正派。正楷。正規。正大光明。正言厲色。撥亂反正。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義。正氣。 恰好:正好。正中(恘 )下懷。 表示動作在進行中:他正在開會。 兩者相對,好的、強的或主要的一方,與“反”相對,與“副”相對:正面。正本。 純,不雜:正色。正宗。正統。純正。 改去偏差或錯誤:正骨。正誤。正音。正本清源。 圖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規正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規正"是一個漢語動詞,其核心含義是使合乎規範或标準;矯正、匡正。它強調通過幹預或指導,使事物從不規範、不端正的狀态恢複到正确、合乎規矩的狀态。
從權威漢語詞典的角度,其釋義可歸納為:
- 矯正,使端正: 指對不符合規範、标準或道德要求的行為、事物進行糾正,使其回到正确的軌道或形态上。例如,規正姿勢、規正行為、規正社會風氣。
- 使合乎規範或法度: 強調依據一定的準則、規矩或法律條文來調整和約束,使之符合既定的要求。例如,規正制度、規正禮儀。
權威引用參考: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2016).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 北京:商務印書館. (第493頁) - 該詞典是漢語規範化的權威工具書,其對“規正”的釋義為:“矯正;使端正:~姿勢。”
- 李行健 主編. (2010).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第2版).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語文出版社. (第491頁) - 該詞典同樣具有權威性,釋義為:“使合乎規範或法度:~制度 | ~行為。”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1993).漢語大詞典 (第九卷).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第138頁) - 這部大型曆時性語文詞典提供了更豐富的解釋和例證,釋義包括“規勸匡正”、“矯正,改正”等,并引用了《晉書·劉毅傳》等古籍中的用例:“規正王室。”
網絡擴展解釋
“規正”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
規勸改正
指通過勸告、引導使對方改正錯誤或不良行為。例如:“互相規正”“規正風俗”()。該詞在古籍中常見,如《南史》提到孔奂在職時“多所規正”,即通過勸誡糾正不正之風()。
-
規整、整齊
形容事物排列或形态符合規範、秩序。例如:“圍坐成一個不很規正的圓圈”()。
二、詳細解析
-
曆史用法
- 匡正與整頓:早期多用于政治或道德層面,如《新唐書》記載曹憲等人“規正文字”,指校正文字錯誤()。
- 制度規範:明代文獻提到“規正”可指對制度或行為的修正,如“條拟本案不留一字,誰為規正”()。
-
現代用法
- 人際交往:如老舍在《趙子曰》中寫道“互相規正”,強調朋友間的善意提醒()。
- 社會場景:多用于描述對風俗、秩序等的整頓,如“正己及人見慎微”等例句()。
三、使用建議
- 語境區分: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若涉及行為修正,取第一義;若描述形态整齊,取第二義。
- 適用場景:適合正式場合或書面表達,如公文、學術讨論等()。
若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璧瑕拜望搬枒寶帛蹦跶比美不耐煩昌辭唱導蟬蛻蛇解牀寝搥胸跌腳辭面厝身黨翼反擊範型釜魚甑塵幹綱胳臂錢宮女乖常怪聲怪氣官戶貫緯果且顧思蝗災堅城金疊兢持靜幽幽饋緻蘭言莽原瞑瞞魔方暮序蔫不唧兒暖寒匹鳥乾媽青方七市卻行岨崄柔蠕沙鈎上林苑手刺鼠姑素花跳噴挺挺頹落嶀嵊外伸玩易魏家文艘